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临沭天气预报15天查询百度_临沭天气预报当地15天查询
tamoadmin 2024-07-07 人已围观
简介根据《济南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条例》,济南市的采暖期为当年11月15日起,次年3月15日止。但因2021年天气预报看,3月15日后还会有多次降温,因此供暖部门采取了延长供暖的措施。3月14日,济南市住建局发布了一则关于延长供暖时间的官方通告。通告中称,根据近期天气预报,3月15日后气温仍有较大波动,为保障广大市民用暖需求,济南市中心城区2020~2021年采暖季集中供热时间初步确定延长至3月23日0
根据《济南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条例》,济南市的采暖期为当年11月15日起,次年3月15日止。但因2021年天气预报看,3月15日后还会有多次降温,因此供暖部门采取了延长供暖的措施。
3月14日,济南市住建局发布了一则关于延长供暖时间的官方通告。通告中称,根据近期天气预报,3月15日后气温仍有较大波动,为保障广大市民用暖需求,济南市中心城区2020~2021年采暖季集中供热时间初步确定延长至3月23日0时,具体停暖时间将根据气温变化情况确定。此外,延长供热期间不再向居民热用户另收取采暖费。除济南之外,山东多地都延长供暖时间,潍坊、菏泽、烟台的市区、招远、栖霞、蓬莱以及临沂的蒙阴县、临沭县、兰陵县、费县,官方都发布了延长供暖的通知,令广大群众感到非常暖心。但是为何今年冬季过后,山东地区也是接连几次?倒春寒?,没有快速回温,却呈现多次大幅度的降温现象。其实,春季是冬季向夏季过渡的季节,难免会出现乍寒乍暖的现象,因为这个时候我国的回温比较快,但是西伯利亚等地区会有较强的冷空气影响我国,冷暖空气常常交替侵袭,使高低气压活动频繁,造成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的情况。这一冷一热热的交锋,就会出现气温急升急降的情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倒春寒?。据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综合气象观测产品系统显示,受沙尘回流影响,北方多地PM10浓度升高,现重度污染,而随着北方冷空气和降雨的到来,沙尘逐渐沉降,空气质量好转,PM10颗粒物浓度降低至100左右。但是随着即将全新登场的全能型冷空气的到来,或许将会再度带来大风、降温、雨雪沙尘的可怕天气,会使人们出现一系列生理异常现象及多种疾病。因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密切关注天气、气象变化,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护身体健康。
在我国东部,有史以来发生过的最大地震是8.5级郯城大地震,震中就在山东省临沭县干沟渊村,由于极震区波及到郯城、莒县、临沭一带,地震的发生时间又是距离现在很久的1668年,所以对于当时具体的灾情严重程度没有一个准确的估量。
郯城
郯城大地震发生的时候,位于我国东部的绝大部分地区,甚至是东部海域地带和日本的部分地区都被地震波波及到了。实际上,郯城大地震本质上就是陆地断裂带活动造成的能量释放活动,而郯城地震断裂带正是我国东部地区已知最大的一条地震断裂带。
而且,郯庐断裂带附近区域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止过地震活动,这是一条长期处于活动状态的一个断裂带。从现有资料可以查询到,如果以郯庐断裂带为中心向周围扩散200公里左右的范围,那么,这些区域在公元1400年以后发生的8.5级大地震有一次,发生过地7.0到7.9级地震有5次,发生过地6到6.9级地震有11次。
郯城
更详细一点来说,郯城大地震就处于郯庐断裂带中段(沈阳—宿迁),地下是呈现出平行趋势的四条主断裂,不仅结构复杂、基底介质刚度较高,而且新活动也比较强。
地震的惨烈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
为什么有人说郯城地震比汶川地震的破坏力更大?从地震造成的影响来说,5·12汶川地震造成四千多万人受灾、近七万人遇难、经济损失超过8000亿,因而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破坏强度最大且受灾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汶川地震的里氏震级为8.0级,震中烈度最高区域(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是11度,而郯城地震的里氏震级高达8.5级,且极震区力度达到12度。也就是说,单就地震本身释放的能量大小来说,郯城地震的确要比汶川地震的破坏力更大。
郯城
当然,当年的郯城地震灾情很可能存在记录不完整的可能,但地震的惨烈程度实际上也并不是绝对等同于地震的大小。比如,郯城地震的发生时间是7月25日晚上7点,这个时候刚好是夏季,大家并没有入睡,更没有什么高楼建筑,再加上那个时候人口密度也不大,所以大家在短时间内逃出房屋是有更大概率的。
但是,汶川地震不同,汶川地震的发生时间在5月12日14时28分04秒,这个时间点要么孩子们正在上课,要么就跟我当年一样正在午休,这便是为什么这次地震会夺走很多学生的生命。由于我们学校夏季每天中午都有固定的午休时间,所以,当我冲下楼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都没来得及穿衣服,不少人都是裹着床单。
汶川
为什么直到现在也无人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
自然灾害有很多种,多山地形在地震后容易在暴雨时发生泥石流,这样的次生灾害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正如汶川地震后的每年夏天都在提醒游客尽量不要前往当地。又如总在夏季发生的南方洪灾,我们可以通过天气预报的降雨量来进行防洪准备,但地震却完全不同。
汶川
对地震带分布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我国不少地区都位于地震带上,刚好就位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地震区域包括了东南沿海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台湾省、西南地区和23天地震带。整体来说,又是西部地震频度最高,东部地震的影响最大。
尽管平均每年有超过五百万次地震发生,其中只有极少数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但地震灾害却占到了我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但是,从地震的发声原理来说,我们人类在有限的时间内都不可能预测地震何时何地发生,更无法确定还未发生的地震会释放多大能量。所以,目前人们应对地震的方式,主要还是集中在地震自救和灾后救援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