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沿海城市天气预报_沿海城市天气预报查询

tamoadmin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1.深圳天气凉爽到不敢相信,它与其他城市有何区别?2.为什么海滨城市的气温比内地低3.东亚东部沿海地区气候4.建省气象台每天发布全省天气预报,表中列出的是2008年6月5日某两个城市的气温情况,其中一个是沿海城市厦宁波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夏季风交替明显。 宁波的四季是冬夏长(各约4个月)、春秋短(各2个月左右)。若以候平均气温10~22℃为春、秋两季,>2

1.深圳天气凉爽到不敢相信,它与其他城市有何区别?

2.为什么海滨城市的气温比内地低

3.东亚东部沿海地区气候

4.建省气象台每天发布全省天气预报,表中列出的是2008年6月5日某两个城市的气温情况,其中一个是沿海城市厦

沿海城市天气预报_沿海城市天气预报查询

宁波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夏季风交替明显。

宁波的四季是冬夏长(各约4个月)、春秋短(各2个月左右)。若以候平均气温10~22℃为春、秋两季,>22℃为夏季,<10℃为冬季这一标准划分,一般是3月第六候人春,6月第一候进夏,9月第六候人秋,11月第六候人冬。但在西部山区冬季比平原要长1个月,而夏季则要短近之个月,春、秋季比平原略长1旬,是春来迟则秋去早。冬季,由于受蒙古高压控制,在西伯利亚冷空气的不断补充南下,天气干燥寒冷。此时盛行偏北风。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东南风,多连续晴热天气,除局部雷阵雨外,还会受到台风或东风波等热带天气系统影响出现大的降水过程。春季,是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的过渡性季节,由于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汇频繁,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阴雨常现,雷雨大风、沿海大风经常出现,秋季,是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的过渡季节,气候相对凉爽,但有时也会出现秋老虎,由于常有小股冷空气南下,锋面活动开始增多,常会出现阴雨天气。由于宁波倚山靠海,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各地气候差异明显、天气复杂,但同时也形成了多样的气候类型。如各海岛具有气温年较差小、冬暖夏凉的海洋性气候特色、气候湿润、光照条件较好、风力资源丰富等,但易受台风影响;西部山区则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照、气温、降水随高度变化显著,水资源相对丰富,但也极易产生洪涝或干旱;而广大平原地区受季风影响明显。宁波市如此丰富多样的气候资源,给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宁波多年平均气温16.3℃,7月最热,l月最冷,极端最高气温39.℃,高温天气是北部多南部少、内陆多沿海少;极端最低气温-11.1℃,低温天数不多,稳定通过10℃的初日是3月底,终日为11月下旬未,持续天数约有237天,平均积温5100℃左右。山区与平原相比积温要少1000℃左右。

多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山地丘陵一般要比平原多三成左右;主要雨季出现在3~6月(即春雨连梅雨,月雨日普遍超过半个月)和8~9月(即台风雨和秋雨,月雨日也近半月)。宁波市一般是6月中人梅,历史最早在5月中旬后期,最迟到6月底;出梅大致在7月上旬未,最早6月中,最迟8月初。宁波属湿润、半湿润区,即收支(降水与蒸发)基本平衡;在区域分布上北部比南部相对干燥。

年平均日照1900多小时。由于地域跨度有近1.5个纬度,所以在区域分布上是北多南少;而西部山区由于云雾较多,平均要比平原少一成十。

一年中,由于季风交替显著,常有春、秋季的低温阴雨;汛期的暴雨和洪涝;夏、秋季的干旱、台风、冰雹、大风;冬季的霜冻、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出现,直接影响农业生产。

影响宁波的台风主要集中在7~9月(过程雨量>=50毫米或风速>=17米/秒),平均每年2.8个。可造成严重影响的台风过程雨量>=200毫米)差不多每几年就有1个。1953年以来,在宁波市登陆的台风有共4个。台风带来的风暴潮危害极大,如5612号强台风(又称8月1日大台风)象山损失惨重;又如9711号台风全市损失45亿余元。

暴雨(日雨量)50毫米)年均2~5大,主要出现在6~7月上旬的梅雨和8~9月的台风暴雨,以9月居多;地域分布上宁海最多?暴雨常引成洪涝,如1988年宁海的7月30日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就是一例。

干旱多发生在出梅后的7~9月,以宁海、象山的丘陵山地和降水利用率不高的慈溪为多,一般2~3年发生一次,其他地区4~5年一次:但旱情有时一年四季均可出现,有些年份是夏旱连秋旱,有的年份则是秋旱连冬旱。

冰雹和龙卷风在宁波市出现的机率较低。冰雹一般出现在3~9月的春夏秋季,多数发生在中午至傍晚。宁波市冰雹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的余姚、慈溪、鄞县、镇海等地,其次是奉化;龙卷风主要出现在6~9月其中7月为多。宁波市多数发生在余姚和慈溪。1983年9月16日下午3时42分发生在余姚泗门、慈溪周巷一带的龙卷风造成近2000问房屋倒塌,21人死亡。低温阴雨一般指春季的倒春寒和春秋季的低温。倒春寒是指清明(4月5日)后,出现日平均气温在<=11℃连续3天或以上大气,宁波市一般2~3年出现一次,多数出现在4月的第二候和第三候;春季连续阴雨是指3月下旬至4月底连续4天或以上(降水>=0.0毫米,日照时数<2小时)阴雨过程。平均每年出现1.1次;秋季低温是指9月中、下旬连续3天出现日平均气温<=20℃或22℃的过程,导致粳稻和杂交晚稻灌浆成熟过程延缓,使灌浆不饱满,导致减产,平均是4年一遇,但分布不均,有时会连续出现,有时8~9年才遇一次。霜冻分早霜和晚霜。4月1日后日最低气温(4℃晚霜冻,3年一遇,宁波市出现初霜一般在11月中旬,终霜3月底4月初。雪一般出现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最多1~2月。平均降雪6~10天,平均积雪2~6天。雷暴一般出现在3~10月问,年平均30~47天,初雷一般在3月初,最早出现在2月下旬;终雷一般在10月中旬,最迟可出现在12月初.

我本人也是宁波人,象现在天气很闷热

深圳天气凉爽到不敢相信,它与其他城市有何区别?

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

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由表知城市乙的温差小,所以乙是沿海城市青岛,甲是济南.

故答案为:济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

为什么海滨城市的气温比内地低

深圳天气凉爽到不敢相信,这句话实在是太夸张了,很多人外地朋友没来深圳之前都以为深圳的天气是非常舒服的,跟昆明一样,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但是实际上,深圳一年差不多有8个月都是夏天的气候,闷、潮、湿、热,特别是五月份到十月份,如果不出门,最好不要出门,并且因为湿度比较高,会感觉白天跟晚上一样的热,没有什么昼夜温差一说,就算是下雨了,体感温度也是很高,丝毫没有降温的感觉,每天回到家里,身上都是黏糊糊的感觉,洗两次澡都感觉不够。而且10月份到次年2月份,天气又干燥得全身带电,特别容易上火。

深圳其实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而冬季干燥少雨,因为是沿海城市,靠近海边,也有一点海洋性气候特征。深圳天气凉爽的时候可能也就1、2个月,大概率是在2、3、4月份,那个时候深圳气候非常舒适,空气非常温和,但是之后就是夏天了,来得特别早,可能北京的人出门还是穿棉衣,但是深圳就是穿着短袖还感觉非常热的天气,而到了6、7月份,连晚上都开始热起来了,这种热不是别的地方那种三伏天的干热,而是极度的又热又湿,还潮和闷,皮肤时刻黏糊糊的,头脑都是感觉晕晕乎乎的,没办法仔细思考,很多第一次来深圳的外地朋友,大多都不很适应,非常容易生病。

不过正是因为深圳是沿海城市,所以经常会有台风暴雨之类的天气,这个时候就非常舒服了,很凉爽,而且在深圳,千万不要相信天气预报,因为它天气太多变了,可能天气预报说的是今天有雨,但是一整天都可能不会下一滴雨出来,说的是不会下雨,到了中午,晴天突然被暴雨,瞬间湿遍衣服。深圳的年平均温度差不多是24度左右,但是因为这种潮湿的气候,其体感温度要加个10度左右,而且这种温度非常适宜虫子生存,特别是蚊子,深圳是只有秋夏的天气,蚊子冬天也会有,12月份可能还是三十多度,别的地方这个时候都是羽绒服了,蚊子看都看不到,但是深圳却是蚊子过年,晚上盖被子又热,不盖被子,又要被蚊子咬,很是烦躁。

之前在网上,曾有人开玩笑地说,“深圳的十二月冬天,炎热得要靠吃刨冰度过”,不过这种湿热的气候有人也非常舒服,这种湿热的气候可以让皮肤一直水润润的,出门都不用润肤霜,但是要防晒霜,而且这种湿热的气候也可以不要买羽绒服,一整年出门都可以穿短袖短裤的,非常省钱哦。

东亚东部沿海地区气候

1、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所以相对来说,在白天,在有水的海滨城市的气温比没水的陆地气温要低。

2、在夏季时,因为水比热容大,所以海水的温度比陆地低。而风流动的方向是从热到冷。也就是白天从陆地上吹热风到海上,晚上从海上吹风到陆地。

因此,海滨城市的气温比内地低。

建省气象台每天发布全省天气预报,表中列出的是2008年6月5日某两个城市的气温情况,其中一个是沿海城市厦

亚洲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以上湿润季风区与内陆干旱区之间,以及北亚的大部分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甚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一带,1月平均气温低达-50℃以下,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低达-71℃,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区。夏季普遍增温,最热月平均气温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在10-15℃之间。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1/2,伊拉克巴士拉极端最高气温曾达58.8℃,为世界最热的地方。降水分布的地区差异悬殊,主趋势是从湿润的东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递减。赤道带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2000毫米以上。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1430毫米,为世界最多雨的地区之一。西南亚和中亚为终年少雨区,广大地区年降水多在15000毫米以下。9、10月间,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上空经常有强烈的冷空气(寒潮)南下,东亚的大部分地区易遭侵袭。发生于中太平洋西部的台风,5-10月袭击东亚和东南亚东部沿海地区;发生于孟加拉湾的飓风,5-10月袭击孟加拉湾沿岸地区,常造成严重灾害。非洲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赤道横贯中央,气候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带约占全洲面积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达洛尔年平均气温为34.5℃,是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齐济耶,1922年9月13日气温高达57.8℃,为非洲极端最高气温。乞力马扎罗山位赤道附近,因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非洲降水量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少,降水分布极不平衡,有的地区终年几乎无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达10000毫米以上。全洲1/3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东南部、几内亚湾沿岸及山地的向风坡降水较多。欧洲欧洲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征。大陆南北跨纬度35°,包括附属岛屿也只有47°,除北部沿海及北冰洋中的岛屿属寒带、南欧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外,几乎全部都在温带。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洲。欧洲西部各地方距海洋均不超过700千米,而东部距海洋最远的地方可达1600千米,因此欧洲从西向东由海洋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又由于平原辽阔,从浩瀚的大西洋吹来的湿润西风能无阻地深入内陆,湿润的空气调节了气温,北大西洋暖流使整个西欧及北欧西部沿海地区更为温暖。最冷月广大地区在0?16℃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多在8-14℃之间。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分布情况是由于距大西洋的远近和盛行风向的不同而有差别。靠近大西洋的向风坡,年平均降水量达1000毫米以上,广大的低山、丘陵、高原和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间,南欧三大半岛的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区,冬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的30-40%。水系:欧洲河网比较稠密,多短小而水量丰沛的河流,不少河流之间有运河连接。外流区域约占80.5%,其中流入大西洋的河流(包括流入地中海、黑海和波罗的海)流域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68%;流入北冰洋的约占12.5%;内流区域约占19.5%,大多注入里海。主要河流是伏尔加河、多瑙河、乌拉尔河、第聂伯河、顿河、莱茵河、罗讷河、泰晤士河等。欧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挪威的奥尔默利瀑布,落差563米。欧洲湖泊众多,且是一个多小湖群的大陆,但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部和阿尔卑斯山地区。欧洲湖泊多为冰川作用形成。阿尔卑斯山麓分布着许多较大的冰碛湖和构造湖,山地河流多流经湖泊。北美洲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北部在北极圈内,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热带飓风侵袭。大陆中部广大地区位于北温带。由于所有的山脉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从太平洋来的湿润空气仅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气候很不稳定,冬季时而寒冷,时而解冻,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地区,冬季也会发生严寒和下雪的现象。北美洲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3/4;整个北极群岛(北美大陆以北、格陵兰岛以西众多岛屿的总称)及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都低于-32℃,格陵兰岛中部低达0℃,成为西半球的寒极区。夏季全洲普遍增温,最热月(7月,沿海多为8月)平均气温格陵兰岛中部为0-3℃,成为北半球夏季最凉的地区;其余广大地区都在0-32℃之间,其中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一半以上,30℃以上的地区面积较小。美国西南部的死谷,极端最高气温曾达56.7℃,为全洲最热地区。北美洲东部地区降水较多。加拿大和格陵兰岛的东南部、美国的东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500-300毫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高达2000毫米以上,为北美洲降水最多的地区;佛罗里达半岛、落基山脉东麓及大平原、育空高原年降水量250毫米;加勒比海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美国大盆地西南部、科罗拉多河下游以及北极群岛和格陵兰岛的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都不到100毫米。每年5-10月,北美洲东南部常受飓风侵袭,往往造成严重灾害。北美洲中部和北部冬季常吹寒冷而强烈的暴风和陆龙卷风。西风在翻越落基山脉后,于东麓形成钦诺克焚风。南美洲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平均气温超过20℃。冬季远比北美洲暖和。大部分地区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介于26-28℃之间,远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地区炎热。南美洲各地气温的年较差较小,不象亚洲、北美洲那样变化剧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70%以上,为各洲中沙漠面积较小的一洲。水系: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为分水岭,东西分属于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独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流域面积广。其中,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支流超过1000千米的有20多条。南美洲水系内流区域很小,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终年不冻。南美洲多瀑布,安赫尔瀑布落差达979米,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区的荒漠高原地区多构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区多冰川湖;内流区多内陆盐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湖是最大的湖泊。大洋洲大洋洲大部分地区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除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外,其余地区均属海洋性气候。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5?8℃之间。最凉月平均气温为北半球从夏威夷群岛最北面向赤道由16℃递增到25℃;南半球从南纬50°附近起向赤道由6℃递增到25℃;新西兰的南岛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山区可达0℃以下。最热月平均气温,北半球从夏威夷群岛最北面起向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由24℃递增到28℃以上;南半球从南纬50度附近起向澳大利亚西北部,由12℃递增到32℃。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克朗克里极端最高气温达53℃,为大洋洲最热的地方。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夏威夷的考爱岛东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2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较多的地区之一。新几内亚岛北部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三大岛群属全年多雨的热带降水区,迎风坡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亚北部、新几内亚岛北部及马绍尔群岛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达3000000毫米,背风坡则仅1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几内亚岛东南沿海属暖季降雨区,年平均降水量750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属各月降水较均匀、但以冬季稍多的温带降水区,年平均降水量多在500000毫米以上,个别地区高达5000多毫米。澳大利亚西南部和西南沿海属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区,冬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60%。南极洲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风大和干燥。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全洲平均风速17-1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

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

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由表知城市B的温差小,所以B是沿海城市厦门.

故答案为:厦门,沿海城市昼夜温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