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当准天气和准时天气哪个准_笔记本电脑后边散发热气
tamoadmin 2024-10-12 人已围观
简介1.天气预报的准确度究竟有多大?古代有天气预报。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关于气象观测的记录。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卜辞中就有天文、气象、预测天气的记载。到了宋代,随着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文、气象方面的观测活动更加丰富,观测方式也多样化。下面来说说宋代的天气预报。1、报晓人,专门的天气预报员。在宋代,大城市里的报晓者,就担负着报告天气的任务,市民每天早晨起床,就能“收听”到报晓人带来的当日
1.天气预报的准确度究竟有多大?
古代有天气预报。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关于气象观测的记录。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卜辞中就有天文、气象、预测天气的记载。
到了宋代,随着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文、气象方面的观测活动更加丰富,观测方式也多样化。下面来说说宋代的天气预报。
1、报晓人,专门的天气预报员。
在宋代,大城市里的报晓者,就担负着报告天气的任务,市民每天早晨起床,就能“收听”到报晓人带来的当日气象服务。
根据南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的记载,每天清晨四更前后,当杭州城周边的寺观开始鸣钟之时,寺观中的行者头陀就会沿街报晓兼报告天气。
若晴则说“天色晴明”,阴则说“天色阴晦”,雨则说“雨”。其报告的方式主要是寺观庵舍的行者头陀在划定好的区域内,沿街敲打铁板或木鱼,口头报告天气,为上朝的官员、宿卫的士兵以及市民服务。
当时对报晓人可能有较为严格的约束,即使是风雨霜雪等恶劣天气里,报晓人也不敢有一日停歇。
2、专门的气象预报机构
宋代气象预报分为朝廷、军队和民间等系统。朝廷的气象预报主要由太史局、翰林天文院两个机构负责。两套机构并存,互相验证,确保准确。
太史局中,具体观察天象、气象的是崇天台,又称禁台。翰林天文院也有精密高端的设备,宋史记载 “置浑仪于翰林天文院之候台。”而且有专职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培养的学生都是本院的后备专家。其学生不乏颇有成就者,典型如史序:“史序字正伦,京兆人。善推步历算,太平兴国中,补司天学生。太宗亲较试,擢为主簿。稍迁监丞,赐绯鱼,隶翰林天文院。雍熙二年,廷试中选者二十六人,而序为之首,命知算造,又知监事。”
军队另有一套气象预报,《武经总要》中的《天地日月星辰风云气候之式占候诀》5 卷,就是古代军事气象的汇总。
对一时一地社会生产、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民间单纯、实用的气象预报。在前代丰厚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宋人已经掌握运用气象的基本规律,按当地具体情况预测天气,为农业、手工业生产、商业及出行、船舶航行提供了依据。
这些经验,多凝聚为谚语,可称之为气象谚语,既有短期,更多中长期气象预报,表现出一个季度或一年的气象变化规律。正是这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大大普及了民众 的气象知识和气象预报经验。
3、专门的气象预报图书
宋人的气象预报无疑是建立在前代总结的基础之上,有关气象及预报的图书。
除了王安礼等重修的北周庾季才《灵台秘苑》15 卷号称古代占候四大著作以及前言邢昺的《耒耜岁占》 外,南宋学者郑樵也曾系统地列出《占候风雨赋》《云气图》《气象图》等气象典籍目录17个。
《宋史》收录《云气测候赋》和《占候云赋式》等气象典籍目录26个。占候文献之多,足以说明当时占候术的兴盛。
4、准确的预报结果
历代积累的经验、技术和精密的设备,使宋代气象预报颇有成绩,有时相当准确。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公元1076年某一县城发生龙卷风的情况,是东亚关于龙卷风方面的最早记录,他阐述了彩虹形成的原因,记载了“球形闪电”。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十二月七日,太史局预报两天后有降雪,果然到了九日,一场大雪如期而至:“二年十二月丙 辰,大雨雪。前二日,太史言:月有苍白晕,西有黑气丈余,占云雨雪之象也。至是果验。 ”
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四月六日,一场大约八级大风自西北袭来,刮的昏天黑地。“大风起西北,飞砂折木,昼晦数刻,命中使诣宫观建道场禳之”。显然是场沙尘暴。
这场大风早有预报。“四年二月,月犯箕。占曰:有大风。其年四月,西北大风起,飞沙折木,昼晦数刻。”根据天文变化,提前两个月预报一场大风,难能可贵。
天气预报的准确度究竟有多大?
还是天气预报报的准确。气象台测定气温的方法与你家测定温度的方式不同,气象台测定气温是将温度计安装在百叶箱中,测定气温不会受阳光的影响,所使用的温度计都是经过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合格的产品。个人购买的温度计,没经过技术监督局检定,测量误差较大,测量的方法也不对,测量的温度也不是环境温度,而是室内温度,二者之间测量的方法,测量的标的,及测量的误差都不一样,所以产生的差别是很大的。
晴天、阴天、多云占98%,雨天、雪天、占90%左右,雾、冰雹、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出现的几率很小,因此比例很高。温度、风力一般则很准,天气预报只不过提前预言一下,总的来说准确性还是很高的。天气预报(测)或气象预报(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
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
预报过程
最传统的数据是在地面或海面上通过专业人员、爱好者、自动气象站或者浮标收集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世界气象组织协调这些数据集的时间,并制定标准。这些测量分每小时一次(METAR)或者每六小时一次。
气象卫星的数据越来越重要。气象卫星可以集全世界的数据。它们的可见光照片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来检视云的发展。它们的红外线数据可以用来收集地面和的温度。通过监视云的发展可以收集云的边缘的风速和风向。不过由于气象卫星的精确度和分辨率还不够好,因此地面数据依然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