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影响 天气影响
今年降温这么快的原因地理_今年降温这么快的原因
tamoadmin 2024-07-11 人已围观
简介1.江苏多地遭遇大风冰雹天气,如此急速降温是什么原因导致的?2.今年首个寒潮13日来袭,为何每年春天至少都要有一次大降温呢?3.江苏地区今年突然降温,这和全球变暖有关系吗?4.楼市快速降温 该如何应对风险?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今年天气降温比去年要快一些,10月开始气温就已经比较低了,那么2020冬天真的会很冷吗?2020年会很冷的原因是什么?2020冬天真的会很冷吗可能会。根据气象学家的研究发
1.江苏多地遭遇大风冰雹天气,如此急速降温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今年首个寒潮13日来袭,为何每年春天至少都要有一次大降温呢?
3.江苏地区今年突然降温,这和全球变暖有关系吗?
4.楼市快速降温 该如何应对风险?
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今年天气降温比去年要快一些,10月开始气温就已经比较低了,那么2020冬天真的会很冷吗?2020年会很冷的原因是什么?
2020冬天真的会很冷吗
可能会。
根据气象学家的研究发现,2020年8月份左右,地球赤道太平洋部分海表温度相对于常年要低一些,并且海温关键区的监测指数是-0.6°c,相对于7月下降0.3°c,其次就是9月中下旬部分海温呈现波动下降,监测指数低于-0.5°c,这就预示着今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已经进入拉尼娜状态,所以2020年的冬天是会比较冷的。
2020年冬天会很冷的原因
主要是拉尼娜现象导致的。
2020年8月世界气象组织就发布了说明,2020年或出现导致全球降温的“拉尼娜现象”,这个概率为60%,其次9月美国气候预测中心发表了权威声明,拉尼娜现象已在2020年形成,这种现象的出现将带来降温的信号。
所以按照规律来说容易造成我国冬季气候偏冷,出现冷冬,一般冬天持续时间有好几个月,短暂的降温是每年都会有的现象,但对温暖地区,总体来看气温不会有很大波动,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2020年冬天会不会是最冷的
会冷,但并不是最冷的。
之所以说2020年会比较冷,主要的原因就是会出现拉尼娜现象,但要知道拉尼娜现象并不是只有2020年才有,是具有一定周期性的,一般每3-5年发生一次,也就是说早在2020年之前具有拉尼娜现象出现过,所以2020年虽然会冷,但并不是最冷的一年,其次就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出特殊情况之外每年的冬天都不会太冷。
拉尼娜现象的主要气候特点就是飓风、严寒以及暴雨,会影响很多国家以及地区的温度,期间我国南方的天气会比北方更冷。
2020年冬天会冷多长时间
一般冬天会冷3-5个月左右的时间。
2020年冬天一般需要等到2021年春季之后才会过去,也就是说期间的天气都是会比较寒冷的。
一般要是在南方地区,那么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下的天气会持续3个月左右,期间天气会比较严寒,但要是北方地区,那么冬季的时间会更长、更早,会持续3-5个月左右,有时候还会出现倒春寒。
江苏多地遭遇大风冰雹天气,如此急速降温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7月22日,陕西大部分地区气温突然之间降至20度以下。而造成此种局面所消耗的时间,竟然仅仅历时一夜,陕西的相关气象监测部门很快便拉响了暴雨的警报。此次突发降温,让很多陕西市民表示措不及防,完全没有想到。这次降温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陕西这次大部分地区降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夏季强对流天气的影响。
想必大家一定都知道,在夏季的时候,天气非常的变化无常。有人甚至给夏季打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它就像一个孩子有的时候哭,有的时候笑,喜怒无常。这映照在现实生活当中,正是夏季天气的不稳定:可能今天太阳非常的大,气温也非常的高,让人酷暑难耐。但是可能夏季的某一天突然气温就会迅猛下降,寒风刺骨,让人难以适应。这就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天气的一个重要特点。
由于陕西此次的天气变化巨大,气温急剧下降到20度以下。极端天气同时伴随着非常强而有力的降水,这也意味着陕西大部分地区需要对此次天气现象的变化予以重视。注意防范由于气象变化而带来的地质灾害,做好防护工作。陕西的相关气象监测部门已经发布了具体的信息,在社交平台上提醒广大的市民朋友们,要注意自己所处地区的气象变化,及时做好应对措施,以应危机。
除了上面小编所说的以外,大家还需要注意的是此次降温涉及的范围比较大,除了陕西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急剧降温天气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出现了降温现象。因此小编在此想要提醒大家,由于天气变化无常,出门在外需要备好雨伞。,时也要注意预防极端气象灾害。
今年首个寒潮13日来袭,为何每年春天至少都要有一次大降温呢?
是受强对流天气所影才发生的现象。
这种强降温的天气引起自然反应对农作物影响很大。
由于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引起大风强降冰雹对农作物的损害是非常大了,虽然说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会大面积的砸伤农作物,还有树木倒塌把房屋砸毁,压伤农作物,大将水导致多地积水较深,影响交通的顺畅,这段时间的玉米的长势还是很好了,被这天气损害的也是比较严重了。
多地出现汽车被砸坏,房屋被损坏。
因冰雹下的也是比较大,砸到车子有很大一个坑了,保险公司也许会哭的很可怜了,还有很多农户的房屋的损害程度也是不小了,虽然说这种坏天气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受损害的地方还是不少了,毕竟冰雹天气来得有点突然,没有及时做好防护方法了,据专家们解说,后续这种天气有可能还会有,希望大众们不要掉以轻心,做好安全防护,把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自己的收益不会无望了。
恶劣天气的防范。
其实这种坏天气,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呆家里了,当然为了工作不得不出行,那就必须注意安全了,在风雨较大时要避开呆在大树下行驶,以免被刮落的树木砸到自己,如果是开车出入的就需要减速行驶,不然行驶过快就容易发生车祸,也会对车子行成很大的损伤,也要注意不要去积水很深的地方,怕有掉落的电线电到自己,远离广告牌等容易掉落东西的下方,在雷雨天气尽量少使用手机打电话,防止雷电波沿通信信号侵害,造成人员伤亡,也是非常危险的,在这种恶劣天气时,还是尽量找地方躲避一下,毕竟自身安全不可小觑了,掌握安全防护,保护好自身和财产的安全还是非常有必要了。
据专家们所说广大居民必须严格防范这种灾害天气的来临,以保证把损害程度降低到最小,来保证自身的安全。
最后希望这种天气还是少来一点是最主要了,大众也不必担心害怕了。
江苏地区今年突然降温,这和全球变暖有关系吗?
因为寒潮最常发生的时间之一就是初春时节,春天随着太阳直射位置的变动,全球气温也随之变化,北半球从西北季风逐渐转为东南季风,但是因为高纬度地区已经形成了高气压,一时半会也消失不了,所以时不时会产生南下的冷气流(寒潮),导致春天突然大幅度降温。
01.寒潮是气象灾害
寒潮其实属于自然灾害,特别是在春天,影响很大。寒潮整个冬半年都会出现,但是一直到春天,甚至有可能会延续到晚春才会结束,特别容易出现在初春时节。寒潮每次来袭,到处都是警报,因为在春季,万物复苏,果树之类正是随着气温升高而绽放花朵,开始授粉,结果一阵寒潮把花给冻死了,给农业带来损失,而人们也因为气温忽降,容易受凉感冒,特别是在新冠的大背景下,还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寒潮的负面影响极大。
02.高纬度地区因为冬半年温度低,形成高气压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随着夏至后太阳直射点的不断南移,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气温一天比一天低。当地气温低了,向上跑的大气就少,所以低温地区的气压就会升高,形成高压。我们常听到的什么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压就是这样形成的。而一般来说,气温越低,气压越高,所以经过半年的积累,高纬度的高压团是相当壮观的,坚持向低纬度输送寒冷空气,也就是寒潮。
03.冷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于是春天出现降温
风的出现,就是因为各地气压存在差异。气流从高压吹向低压,气压差越大,气流强度也越大。春天北半球许多地区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接受了更多的太阳光,气温迅速回升,而相应的,气压也迅速降低。至于高压团所在地区,由于纬度高,一时半会还接受不到太阳的温暖,气压依旧很高,因此高低维度间的气压差值扩大,高压地区就更加努力地向南输送冷空气,导致气温断崖式下跌。这就是春天必然出现大降温,或者说寒潮的原因。
楼市快速降温 该如何应对风险?
一、冰箱冷冻层般的冷
15个省会级城市气温创新低,太原更是第一次跌破-20℃,东北最高温普遍在-15℃,而福建地区多地有小雪降落,江南大部最高温在0℃左右。广东作为祖国的南部,粤北地区气温为-1℃到2℃,中部地区为2-4℃,南部地区为5-9℃,可见气温比较寒冷。据悉,目前黄河鄂尔多斯段655千米已封冻。
然而这次的寒潮还没结束,从9号到11号,还有一股冷空气南下,也就是说未来几天里天气回升比较慢,防寒工作还不能暂停。
在东三省、内蒙中东部、新疆天山地区,因处在最北部,受冷空气的影响大,再加上地形特殊,气温在零下18℃以下,处在冰箱冷冻层的最底层,出门就如同在北极圈逛了一圈。
而在河北北、东北南、山东、西北东部、新疆等地,最高温在-7℃以下,出门依旧体感寒冷,如同在冷冻室中层一样,而山东半岛大风、大雪天气接连赶来,可谓是冷上加冷啊。
而在河北中、黄淮南、长江沿线以及南疆等地,气温依旧在0℃下,湿冷的江南地区,很多人抱怨比北方寒冷,出门实在是太冷了。江南南部、川西高原、华南北气温在0-10℃,不管是在室内外,都如同在冰箱冷藏室,和蔬菜一样放在保鲜层。
在台湾、云南、华南南部地区,最高气温在10℃以上,暂时是感受不到冰箱冷冻层的寒冷了。而此次降温也伴随着雨雪天气,从而让体感变得更为冰冷。
二、寒潮频繁是“假冷冬”?从入冬来,冷空气就频繁赶来,气温也多次下降,从统计数据来看,去年12月1日到今天,全国气温均值为-4.4℃,相比往常-3.8℃的气温要冷上0.6℃,也是2000年来的第6冷天。
至于今冬到底是“冷冬”还是“暖冬”,很多人都表示,今年都冷成这样了,还能是暖冬吗?显然不是太现实啊。其实今冬并没有持续低温,温度跌到谷底后很快就会回温。同时,冬季还没有过完,从官方的预测来看,1月下旬开始,气温就会迎来回升,且部分地区比常年要高一些,2月全国大部气温较往年偏高,这样来看称之为“冷冬”还为时尚早。
2021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处于上升周期,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均创出历史同期新高。但进入下半年(尤其是8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快速降温,其主要原因与房地产金融持续收紧有关,也与某些头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务风险从7月中旬之后出现恶化有关。为了实现“稳地价、稳房价和稳预期”的目标,笔者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需要进行微调。
房地产市场在快速降温
首先,看看新房市场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商品房销售依然保持较快增长,1~7月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1.5%,两年平均增长7.0%;商品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长30.7%,两年平均增长13.1%。
但7月份之后销售数据快速下降。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3012.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54%;销售额13499.12亿元,同比下降7.08%。
8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2544.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55%,环比下降3.6%。商品房销售额12616.58亿元,同比下降18.71%,环比下降6.5%。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房地产市场最差的销售纪录。
在成交量快速下滑的同时,房地产价格也出现明显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8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2%转为持平。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2%转为持平;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连续两个月下降。
根据贝壳50城(包括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及部分热点城市)二手房监测数据,8月50城二手房整体成交量环比下降20%,降幅较7月扩大,成交量连续5个月下降。8月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6%,为2020年1月以来首次下跌;50个城市中有35个城市二手房价格指数下跌,占比七成,带动市场整体价格向下调整。
分城市看,太原、长沙、西安、嘉兴、佛山8月房价跌幅位列前五,跌幅均达到2%以上。上半年市场热度较高的西安、成都、上海、杭州等重点城市房价均由涨转跌。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进入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拐点信号,楼市的成交量和价格的下降速度过快值得高度关注。2020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由于货币政策环境相对宽松,部分城市出现房价快速上涨的现象,在紧缩房地产金融及其他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房地产市场出现一定程度降温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房地产市场降温速度过快则可能会出现次生风险,不仅影响投资增速和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还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多因素致市场快速降温
根据笔者的观察及市场调研资料分析,导致当前房地产市场快速降温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的结果,也与某些房地产龙头企业出现债务危机有关。
一是,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层层加码现象。2020年8月份有关部门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指标出台了“三线四档”要求,2020年底又对商业银行的房地产金融业务集中度管理提出具体指标要求。这些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对遏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高负债扩张起到了良好作用,有利于完善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有关部门在出台“三线四档”政策时,考虑到市场的稳定,对财务数据不达标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设置了三年过渡期,但此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层层加码现象,财务不达标的企业基本失去了融资能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流动性梗阻。
全国排名前50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三线”均达标的企业只有16家,占比不到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受到了严重限制。进入下半年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资源相对短缺,财务指标未达到“三线四档”要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更加艰难。
二是,实施二手房指导价措施加剧了楼市的流动性困局。为了遏制部分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有关部门出台了二手房指导价政策,居民购房申请按揭贷款必须按照指导价进行,降低了居民购房的财务杠杆,对降低房地产金融的风险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此政策在出台之初对市场需求的抑制作用是十分显著的,直接表现是市场交易量出现大幅度萎缩。
深圳是首先推出二手房指导价格的城市,在出台此项政策后,深圳二手房交易量降到了每月2000套左右,相当于政策出台之前的20%左右。上海在8月推出二手房申请房贷参考合同网签价、银行评估价、涉税评估价,执行“三价就低”原则作为贷款申请房价标准,这是8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下降约30%的最主要原因。
二手房指导价措施使得楼市的流动性受到较大的冲击,个别城市的二手房指导价措施对整体的房地产市场影响有限,但如果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实施二手房指导价措施,其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笔者注意到,除上海外,金华、衢州、合肥、温州、广州等城市也在8月相继提出建立二手房参考价制度,并落实参考价格在金融信贷方面的应用。
三是,住房信贷环境持续收紧。商业银行为了满足房地产金融集中度的要求,必须对房地产金融业务作适度调整,有些银行分支机构出现了按揭贷款放款慢的现象,停贷范围扩大。根据一线调查,目前重点城市平均房贷放贷周期延长到60多天,放贷周期明显延长。西安、南京、上海、北京、昆明等城市部分银行二手房房贷业务暂停,部分银行已通知客户额度紧张放贷可能需要等至2022年。
四是,大型地产公司的债务违约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较大冲击。最近两年来,先后有数家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现债务违约事件,典型案例如:泰禾集团、华夏幸福、蓝光集团等,但这些企业的规模都相对有限,这几家公司的年销售额均在1000亿元左右,债务规模也在1000亿元左右。这些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务违约不会对房地产的全局产生大的影响。
但最近几个月来,有头部地产公司的违约事件对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应对债务危机,该公司有打折卖房或以房抵债的情况。该公司在全国上千个城市都有在售的楼盘,该公司打折卖房对市场预期有直接冲击。在其的影响下,更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入降价卖房的行列,市场进入恶性循环。此外,该公司的债务危机还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对房地产金融业务的信心。
稳定市场预期对策建议
那么,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是否需要出台救市政策?
对此,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观察。房地产市场刚刚开始调整,此时如果政策调控放松,会进一步强化市场对于政策的投鼠忌器心理,不利于贯彻“房住不炒”方针。但房地产市场容易形成一致预期,一旦下跌趋势形成就会形成价格的自我强化现象。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正在形成加速下跌趋势,有必要对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适度微调,对龙头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有条件的救助,防止出现房地产市场的硬着陆。
首先,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因城施策,发挥地方政府在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在坚持“房住不炒”前提下鼓励地方政府采取适度措施活跃市场。对于出台二手房指导价政策要慎之又慎,对于已经出台二手房指导价政策的城市要根据市场实际运行情况进行适度调整,拟出台二手房指导价的城市可以暂缓。
其次,在落实“三线四档”政策过程中,防止层层加码,对于没有达标的企业明确三年的过渡期。对于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集中度管理也要循序渐进,防止出现房地产金融的过度紧缩。可以对按揭贷款进行窗口指导,对于已经受理的按揭贷款可以适度加快放款速度。
再次,对于化解龙头房企的财务危机,有关部门应该尽快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因为龙头房企已出现“大而不能倒”的问题,成立工作小组可以有效缓解市场的恐慌情绪,也有利于公司财产保全,防止出现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失。
为了防止出现道德风险,在国家提供流动性支持时要设置前提条件,比如实际控制人应该将其自有资产为集团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