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温度 天气温度

96小时降水量预报_1一7天天气降雨预报图

tamoadmin 2024-07-27 人已围观

简介1.柑桔全爪螨是什么?2.9615号台风的形成过程3.高中地理知识归纳4.大旱之后一定会发生地震吗,在科学上应该如何解释?5.建国后洪水泛滥及其危害记录1.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总星系2. 天体系统层次 :总星系—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 3.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 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4. 太阳的外部结构 :(由里向外)光球、色球、日冕5. 太阳活动

1.柑桔全爪螨是什么?

2.9615号台风的形成过程

3.高中地理知识归纳

4.大旱之后一定会发生地震吗,在科学上应该如何解释?

5.建国后洪水泛滥及其危害记录

96小时降水量预报_1一7天天气降雨预报图

1.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总星系

2. 天体系统层次 :总星系—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

3.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 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

4. 太阳的外部结构 :(由里向外)光球、色球、日冕

5. 太阳活动 :黑子(光球);耀斑、日珥(色球);太阳风(日冕)

6. 太阳活动的标志 :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 11 年

7. 太阳活动的影响 :干扰无线电、磁暴、极光

8.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质量大)

9. 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大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10.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大小质量适中。

11. 朔望月周期 :新月(初一、大潮,日食)—上弦月(初七、八,小潮)—满月(十五、十六,大潮,月食)—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小潮)—新月。 一朔望月29.53 日

12. 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 自西向东, 23 小时 56 分 4 秒。

13. 地球自转角速度 除极点外, 15 ° / 小时 每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球自转线速度 除极点外,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14. 地球物体 水平运动偏向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无地转偏向力。

15. 地球公转周期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16. 地球自转平面 ——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平面 ——黄道平面。

17. 黄赤交角 目前 23 ° 26 ′,与回归线纬度相同。地轴与赤道夹角 90 °,地轴与黄道的夹角为 66 ° 34 ′,与极圈的纬度相同。

18.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形成了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并使地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作相应的变化。 太阳直射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度。所以: *. 北半球春分日( 3.21 )或秋分日( 9.23 ):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降低。 *. 北半球夏至日( 6.22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 北半球冬至日( 12.22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9. 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6.22 达到最大, 12.22 达到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12.22 达到最大, 6.22 达到最小。 南 . 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带:一年之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两次最大值( 90 °),回归线上只有 1 次直射,回归线外无直射。

20.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3.21 日及 9.23 日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春分日 - 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愈高,昼愈长夜愈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各纬线圈昼短夜长,纬度愈高,昼愈短夜愈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其中,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半球反之。北半球秋分日 - 春分日:反之。其中,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半球反之。

21. 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为南、北温带;极圈以内是南、北寒带。

22. 地球的六大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

23.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可能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与地震的主要发源地。

24. 岩石圈 = 地壳 + 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

25. 岩浆岩 :侵入岩— ( 花岗岩 ) :晶粒较粗;喷出岩— ( 玄武岩 ) :晶粒小,多气孔

26. 沉积岩 : 层理构造 ,并有 动植物化石 ,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27. 变质岩 : 片理构造 ,主要有大理岩、石英岩、片岩、板岩、片麻岩。

28. 地震的分类 :一按 成因 主要分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两种。二按 震源深度 可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按 震级 可分为微震和破坏性地震。

29. 地震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 ,因为地震时先的纵波到达震中,然后是横波传来。

30. 震级和烈度的关系 :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中处烈度最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

31. 世界主要地震带 是 环太平洋构造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 ,环太平洋带大约集中了全世界 80% 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我国正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32.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大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海沟是大洋地壳的消亡处 。

33. 全球岩石圈共分六大板块 ,即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北美洲)、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南极洲板块。

34. 地震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 30 多倍,两级相差 900 多倍

35. 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的是——臭氧。

36. 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 的是——水汽与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37. 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下而上依次再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五层。

38. 对流层主要特征 有:水汽、尘埃杂质含量多;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每上升 100 米,气温降低 0.6 ℃ 。大气 对流 运动显著;天气和气候变化最为显著。

39. 平流层主要特征 :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 ;大气以 水平运动 为主;有臭氧层,是最佳航空层。

40. 中间层 :几乎没有臭氧, 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 热层 :即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电讯通讯工程建设有重大意义。

41.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42. 风——水平气压差异,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

43. 盛行东北风的风带 ——东北信风带和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盛行东南风的风带 ——东南信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44. 赤道低气压带 —— 多雨 地带; 极地高气压带 —— 少雨 地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 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 ,气候暖热干旱,为 少雨 地带; 大陆东岸 因受夏季风、热带风暴、台风等影响, 降水比较丰富 。 副极地低气压带 —— 多雨 地带。

45.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 1 月南移, 7 月北移

46. 季风 成因分析: ? 海陆热力差异 ( 亚洲东部季风 )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 南亚和我国西南 ) 受季风影响,一年有干湿,雨热同期,易冬旱夏涝

47. 冬夏间亚洲和北太平洋地区气压分布 : 冬季:亚洲大陆——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夏季:亚洲大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48. 东亚季风 ——夏季东南风;冬季偏北风。 南亚季风 ——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49. 高气压——反气旋——下沉气流——北顺南逆——干晴天气(伏旱:副高、寒潮:蒙古高压)

50. 低气压——气旋——上升气流——北逆南顺——阴雨天气(台风)

51. 梅雨——准静止锋 6 、 7 月

52. 水圈的主体——海洋水; 淡水的主体——冰川(南极洲)

53. 水循环的动力 ——太阳辐射

54. 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最重要的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55. 人类可以影响的水循环的环节 —— 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 施加一定的影响, 如: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时间分布 ---- 修建水库;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空间分布,跨流域调水 --- 南水北调、引滦入津 、引黄济青等;引水灌溉。

56. 洋流的分类 : * 按水温划分:暖流:水温高,一般为 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寒流:水温低,一般为 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 * 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补偿流(秘鲁寒流)。

57. 洋流分布的规律 :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除北印度洋外),以 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 。大洋环流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

58 .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

59. 四大渔场分布 :三个在暖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秘鲁附近海区的涌升流

60. 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水补给。

61 . 雨水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河水补给 , 雨水补给与降水量季节变化一致 。

62. 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就有 春汛 ,以降水补给为主, 积雪融水 为辅。 积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

63. 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

64. 气候的种类:光照、热量、水分、风能

65. 光照取决于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日照时间的长短 。

66. 热量的衡量标准:气温、积温、无霜期 。热量是决定农作物分布和复种指数的重要因素。

67. 狭义的水——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69. 衡量水的数量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70. 水的特点:不可替代性、可再生性、利与害的两重性

71. 我国水数量特点—— 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空间分布特点——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分配特点——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72. 世界水缺乏的自然原因——水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反常。人为原因——用水量的剧增;水质污染。

73. 调节水时间上的不均衡—— 建立蓄水工程 ;调节地区间水的不平衡—— 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

74. 上海水总量充沛,但水体污染严重,属于 水质型缺水城市 ;保护水,防止水污染;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75. 我国土地特点: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 。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76. 森林的环保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净化大气。 美化环境(城市广种大树的原因) ,容纳动物。

77. 能源 按能否可再生分: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78. 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已占世界能源总消费的 70%

79. 西气东输工程是将 新疆 塔里木和长庆气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 上海 的输气工程。

80. 产业部门的分类: 第一产业 ——农业;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产业部门结构即三大产业的比重。

81.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82. 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误农时、因时制宜);②地域性(因地制宜)

83. 光热条件影响农作物的复种指数

84. 垦殖指数与地形相关,垦殖指数高——地形平坦;垦殖指数低——地形崎岖。

85. 城市近郊多肉、禽、蛋等副食品基地—— 经济地理位置

86. 农业主要的两大部门—— 种植业和畜牧业 。

87. 畜牧业产值居首位的国家——美国;人均牛羊头数最多的国家——新西兰

88. 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水田农业、传统旱作农业、粗放畜牧业、地中海型农业、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89. 水田农业和传统旱作农业我国界线——秦岭 - 淮河;粗放畜牧业——年降水量少于 250mm 地区,我国四大牧区;热带种植园农业——我国海南、广东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90. 商品化程度很高,基本上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热带种植园农业

91. 为国际市场提供粮食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92. 水田农业——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东亚、南亚、东南亚——雨热同期。

93. 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工业。工业区位条件:能源和矿产;环境条件;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科学技术;集聚;土地价格。

94. 接近原料产地 ——甘蔗、甜菜制糖,水产品和水果等食品罐头。

95. 接近能源供应地 ——炼铝

96. 接近消费市场 ——棉纱织布、石油加工等工业;瓶装饮料等食品工业、家具制造、印刷工业

. 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钢铁厂、火电厂)——应布局在盛行风(主导风)的下风向 ;季风盛行地区,应布局在 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98 有水污染的工厂(如化肥厂、造纸厂、化工厂、印染厂)——应布局在河流下游

99. 需洁净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等)——应布局在 河流上游

100. 装配厂(如电视机装配厂)——应布局在 劳动力充足的地方

101. 钢铁工业布局有 “煤铁复合体型”和“临海型”

102. “煤铁复合体型”——接近原料地和燃料地——美国的五大湖沿岸、德国的鲁尔区、乌克兰的克里沃伊罗格—顿巴斯,我国的鞍山—本溪。

103. “临海型”是远离原料、燃料地而接近消费市场,如 上海宝山 ,日本的太平洋沿岸

104. 工业区按形成条件划分 ①矿型——鲁尔,加利福尼亚,辽中南;②加工型——日本京滨,沪宁杭;③混合型——京津唐

105. 工业地域体系和类型最大单位—— 工业地带

106. 世界最大最发达的工业地带—— 北美工业地带

107. 工业化最早、经济第二位的工业地带—— 西欧工业地带

108. 型的重工业地带—— 东欧工业地带

109. 对外依赖率最高的加工贸易型的临海工业地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110:商业区位条件:交通、人口、集聚、地价。

111: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112.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 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死亡率

113. 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人口的严重老龄化、人口增长极其缓慢,甚至持续衰减 。老龄化问题还带来劳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114. 发达国家的人口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

115. 老龄化: 65 岁以上的人口比重 7% 为 老龄化, 10% 为 严重老龄化

116. 老年人口的比重最高的国家——瑞典;老年人口的比重最低的国家——孟加拉国

117.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人口年龄构成中少年儿童比重大。

118.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措施:实行或赞同 生育 的政策,以期降低过高的人口出生率。 119. 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 *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 * 人口年龄构成轻 。 * 人口的经济结构长期没有改善。 * 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低。 * 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加重了对和环境的压力。 人口政策: 坚决贯彻生育 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质量,逐步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0. 人口迁移主要形式: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

121. 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 人口密度 (人 / 千米)。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自然与环境;科学技术水平 ;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

122. 四大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南亚、欧洲 60 ° N 以南、北美洲东部

123. 人口密度最大的人口稠密区—— 南亚

124. 人口稀疏区:①寒带(西伯利亚)②热带雨林(亚马孙、刚果)③沙漠(撒哈拉、塔克拉玛干)和干旱草原④高原(青藏高原)、高山

125. 中国人口地理的重要分界线——黑河 - 腾冲线

126:城市基本特征: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产业活动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

127. 城市分类:按城市规模:各国的标准不同我国的标准—非农业人口 100 万以上的为特大型城市; 50~100 万的为大城市; 20~50 万的为中等城市; 20 万以下为小城市

128:城市规模: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区域性中心城市(香港)、全国性中心城市(北京、上海)、跨省区的区域中心城市(武汉、重庆、天津、沈阳、大连)、省会城市和省区主要城市、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县级中心城市、县以下中心镇。

129. 城市职能:我国的标准—综合性和专业性。 ①综合性:全国或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各特大型城市和主要的大城市。 ②专业性:工矿城市、农林城市、交通枢纽、旅游城市、文化名城、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

130. 城市内部的职能分区—— 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131. 城市化 :是指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大批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132. 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 。

133. 城市化的本质 —— 居民由从事第一产业转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 ,是整个社会生活发生根本变革的过程。

134. 城市化中的问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社会问题。

135.郊区化: 是中心城区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的过程。

136. 逆城市化:十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

137:影响文化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人口、民族迁移因素;文化自身因素;时间因素。

138:世界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南亚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非洲文化圈;拉丁美洲文化圈;太平洋文化圈。

139:中国地域文化:东北黑土文化;华北平原文化;黄土高原文化;内蒙古草原文化;新疆荒漠-绿洲文化;青藏高原文化;四川盆地文化;云贵高原文化;江南水乡文化;华南妈祖文化。

140:海派文化。

141. RS——遥感 ; GPS ——全球定位系统(至少 3 颗卫星定位);GIS ——地理信息系统

柑桔全爪螨是什么?

黄河(Yellow River)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它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发展。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3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黄河文化有《黄河大合唱》等,著名诗人如李白、王维、王之涣等,都留下了千古绝唱。另有音乐家、教授、演员等人以此为名。 黄河长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2.76平方公里,流经9个省区,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渠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于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干流长度4675千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的深度只有1.2~1.5米。.baidu 黄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

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东为吕梁西坡,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黄河从贵德至民和境内海拔在3000到1600米之间,从民和下川口进入甘肃,这一段气候温和湿润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誉,水流清澈见底又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说法。宁夏的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因为处在黄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水源丰沛,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水草丰美,因此被称为塞上江南。

流域概况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托克托县区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壶口瀑布南孟津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

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水土流失,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黄河是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9615号台风的形成过程

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

别名

桔全爪螨、红蜱、柑桔红叶螨、柑桔红蜘蛛、瘤皮红蜘蛛。

形态(图4-55)

图4-55 柑桔全爪螨

雄成螨:1.虫体 2. 3.须肢跗节 雌成螨:4.虫体 5.须肢跗节 6.足Ⅰ跗节和胫节 7.足Ⅱ跗节和胫节 8.卵 9.幼螨 10.若螨

雌成螨体长宽0.35×0.26mm。体呈椭圆形,背面隆起,侧面看去似半球形。深红至暗红色,背毛26根,白色,着生在红色的毛瘤上。背毛粗壮,末端尖细,具粗茸毛。足4对,黄白色。顎体色淡黄。须肢短,感器顶端略呈方形,稍膨大,长略大于宽。背感器小枝状,略短于端感器。口针鞘前端圆钝,中央凹陷。气门沟末端膨大。背表皮呈细纹状。各足爪间突具一坚爪,其腹基侧具一簇针状毛。雄成螨体长宽0.3×0.16mm。体瘦长,鲜红色,体后区末端较狭,似楔形。须肢端感器小柱形,长约为宽的1.5倍;背感器小枝状,长于端感器。背毛13对。无端锤,柄部弯向背面,形成S形的钩,其顶端尖利,钩部的长度约与柄部背缘等长。卵直径0.13mm,近球形,略扁平,初产时由桔红渐为鲜红色,接近孵化时色淡,中央有一直立的卵柄,柄端有附属丝10—12条,向因周散射,附着于枝、叶表面。幼螨体近圆球形,体长0.2mm,淡红色,体背有毛8对,足3对。若螨形状色泽近似成螨,体形较小,足4对;幼螨蜕皮后为前若螨,体长0.2—0.25mm;第2次蜕皮后为后若螨,体长0.25—0.3mm,背毛9对,第3次蜕皮后为雌成螨。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在蜕皮之前,各有一个不食不动的静止期。

生活史及习性

柑桔全爪螨年发生代数的多少,以各柑桔产区年平均气温的高低而异。在台湾、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等年均温22℃以上地区,年发生30代左右;在广东饶平、广州、湛江和广西南宁与四川的渡口市等年均温20℃左右的地区,年发生20代左右;在四川东南部和赣南、闽中、黔南、桂中等年均温18℃左右的地区,年发生16—17代;浙江东部、江苏南部、江西中部、四川西北部和陕南等年均温15—17℃地区,年发生12—15代。世代重叠,除冬季外,田间各虫态并存。以成螨和卵在叶背凹陷处和柑桔潜叶蛾为害的僵叶上及枝条裂缝下过冬,1月均温12℃以上的地区,各虫态均可过冬。过冬成螨在5℃以上便可陆续产卵。

该螨在自然变温下完成一代,日均温12℃时60余天,20℃时41天,25℃时约31天,27℃时27天,30℃时需20天左右。在室内定温饲养一代历期和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较短(表4-43)。20—30℃是该螨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超过35℃不利于该螨的生长发育,40℃时大多数死亡。柑桔全爪螨怕高温,比较耐低温(表4-44)。柑桔全爪螨卵在40℃、45℃下处理48小时后都不能孵化,而在0℃下处理48小时后孵化率都在86.3%(表4-44)。

表4-43 温度对柑桔全爪螨发育的影响(1963,北碚,室内)

表4-44 柑桔全爪螨各虫期在高、低温下的死亡率(1963,北碚,室内)

该螨各螨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表4-45)。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2℃,有效积温为107.9日度。卵孵化最适宜的温度为25—26℃,相对湿度为60—70%,卵的孵化率高达100%。日均温12℃时卵期18.5天,16.2℃时15.5天,18.7℃时13.5天,21.6℃时9.6天,23℃时6天,24—29℃时4.5天。冬卵卵期最长,日均温10℃左右时,田间要经过56—68天,室内长达76天(表4-47)。冬卵卵壳厚,抗药力强。在重庆冬卵期在12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上、中旬。冬卵的盛孵期在3月中旬左右,此时正是春季挑治的重要时期。

表4-45 柑桔全爪螨卵在高、低温下的孵化率(1963,北碚,室内)

表4-46 柑桔全爪螨各螨态发育起点和积温

表4-47 温度对柑桔全爪螨冬卵历期和孵化率的影响(1963,北碚)

雌成螨寿命在冬季历时50余日,在夏季历时仅10日左右。日均温16—19.8℃时20—14天,24.8—29.5℃时17.1—12.1天。自卵发育到雌成螨再产卵,日均温19.1℃时历时23天,22.8℃时历时19.2天,24.8—25.3℃时历时14.5—15天,27—29℃时历时9—11天,温度较高时发育快,周期短,田间发生多。

由于雄虫只蜕皮两次,要比雌虫先发育成熟,常静候在未蜕最后一次皮未成熟的雌虫侧边,一旦雌虫成熟便立即交配,一生交配多次。未经交配的雌虫行孤雌产雄生殖,所产的卵孵化后均为雄虫。雌虫一生产卵33.7—63粒,平均日产卵3—5粒,最多7—8粒。在高温40℃左右的干旱季节产卵少,春季和夏初由于柑桔植株生长旺盛,营养丰富,温湿度适宜,产卵量多。冬季和早春卵多产在枝条和叶片的主脉两侧,特别在柑桔潜叶蛾为害的僵叶上最多。冬季在甜橙上,当年生秋梢上的虫数比春梢和夏梢叶上多2—4倍。幼若螨密度与成螨产卵量密切相关,当每叶有幼若螨10—20头时,雌虫的产卵量最多,平均每雌达24.33—35.57粒,以后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如,产卵量渐减(表4-48)。柑桔叶片受柑桔全爪螨为害愈严重(即虫口密度愈大),平均每头雌虫日产卵量减少,当平均每平方厘米内有成螨9.6头时,日产卵量仅2.3—3.6头;1.6头时日产卵量达11.6—16.2头(表4-49)。

表4-48 幼若螨密度与性比和成螨产卵量的关系(重庆,1983)

表4-49 叶片受害水平与雌螨产卵量关系

柑桔全爪螨喜在幼嫩的组织上生活,每当柑桔植株新梢抽发,该_总是从老的枝梢叶上迁移至嫩绿的枝叶上为害,在新梢嫩叶上的产卵量比在老叶上多得多。在树冠顶部、外部的枝叶上,叶子正面的虫口数比叶子背面多(表4-50)。该螨在阴雨天和早上雾、露较大时,成、若螨常迁移到枝梢下部躲藏,当天晴雾露干后又重新爬至叶片上活动。在树冠上,东南方和上中部及叶片上虫口数量多。从8月份起,随着温度逐渐降低,秋梢上的虫口日见增多(表4-51)。冬季柑桔全爪螨虫和卵在各类枝梢上的分布:在甜橙上全是卵,秋梢上数量最多;而柚子上因为未抽发夏梢,虫集中在一年生春梢上;卵分布在春夏梢上;红桔由于叶片较小,虫和卵在各类枝梢上分布比较均匀,但以秋梢上的数量为多;柠檬上虫口全部集中在二年生春梢上,卵则分布在各类枝梢叶上(表4-52)。

表4-50 柑桔全爪螨在甜橙树冠上的分布(重庆,16)

表4-51 秋、冬季柑桔全爪螨在柑桔秋梢上的虫口增长(1963,北碚)

表4-52 冬季柑桔全爪螨虫卵在柑桔各类型枝梢上的分布(%)

柑桔全爪螨喜光,属阳性叶螨,长光照对成螨产卵量增多,下一代的产卵量大,雌虫增多(表4-53)。长光照对柑桔全爪螨各螨态的成活率提高和历期缩短,全代的发育历期亦相应缩短(表4-54)。因此,该螨总是在温度适宜的春夏之交和秋冬日照长的季节生,在日照愈长的地区和树冠的东南方、顶部发生多,为害严重。

表4-53 光照对柑桔全爪螨产卵量、Ⅰ值和雌性比的影响(,北碚)

表4-54 先照对柑桔全爪螨各螨态成活率和发育历期的影响(,25℃,北碚)

相对湿度在70%左右最适合柑桔全爪螨的发生。在重庆旬平均相对湿度65—87%有利于该螨的发生,高峰期的旬平均湿度在73—87%。相对湿度低于50%,或高于90%均不利于该螨的发生。降雨量的多少及降雨强度与柑桔全爪螨发生的多寡密切相关。旬降雨量3.2—69.3mm时,均有利于柑桔全爪螨的发生。据在重庆的多年观察,9—10月的总降雨量在100mm以下,就会出现秋季虫口高峰;12月至翌年3月4个月的总降雨量在100mm以下,春季就会猖獗成灾。因此,在我国冬干春旱严重和水旱两季分明的柑桔产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常有两个发生盛期。降雨强度和降雨持续的时间对该螨发生数量的多寡影响很大。每小时降雨量达18mm以上,叶面的活动虫口可减少44—65%,特别是初夏的暴风骤雨,常引起田间虫口的骤然下降。柑桔全爪螨的卵在水中连续浸泡100小时以上,孵化甚少,甚至不孵化(表4-55)。在5—6月间,一周内降雨量在50mm以上,雨日在5天以上,相对湿度在80%以上,就会引起该螨的大量死亡。田间自然死亡率由7.4%猛增至89.0%乃至96%,因此,雨季来临常是该螨种群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4-55 柑桔全爪螨不同卵龄不同浸水时间对孵化率的影响

柑柑全爪螨在柑桔上的数量变动。以化学防治为主的柑桔产区,每年除8月高温季节虫口较少外,其余时间虫口数量均较多,属多峰型。在成年柑桔园内部分柑桔产区和年份可在夏季和晚秋出现两个发生为害高峰,属双峰型;一般以综合防治为主的柑桔园,常只有一个高峰期,属单峰型,多发生在春末和夏初。广东饶平(16—19)调查,该螨盛发期分别在4月上旬至7月中旬、3月下旬至7月下旬和1—5月;16年在广东博罗和广州市郊调查,高峰期分别是4—6月和3—6月。四川重庆16—1981年5年的调查,盛发期分别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2月下旬至4月中旬,2月中旬至5月中旬,1月下旬至6月中旬,3月中旬至6月中旬和3月中旬至4月中旬;自贡市16—1982年调查,高峰期分别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5月上旬至7月下旬,3月中旬至6月下旬,2月下旬至5月下旬,3月上旬至7月上旬。有的年份部分柑桔园在果前后的11月中旬和12月上、中旬生,严重为害成熟果和引起大量落叶。江苏吴县(19)调查,盛发期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四川江津甜橙树上柑桔全爪螨盛发期在4月中旬至6月上旬,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红桔树上盛发期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高峰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由于红桔的春梢抽发较迟,因而该螨的盛发期要比甜橙上晚4—40天。盛发期卵的高峰期要比虫的高峰期早出现7—14天。

苗圃和幼树每年都有两个盛发期。广东饶平调查,春夏盛发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秋季盛发期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在重庆春夏高峰期比饶平早,秋季高峰期比饶平晚。原因是由于嫁接苗春梢抽发晚,幼树枝叶少光照好,生态环境条件差,因而常有两个盛发期。总之由于环境、气候和天敌的影响与农药的干扰,引起柑桔全爪螨在同一年度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不同果园的盛发期不尽相同。

柑桔全爪螨年发生代数多,个体微小数量大,容易产生抗药性,一般一种农药连续施用5次以上,虫体接触某一种农药连续增殖5代以上,就会出现抗药性,特别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最易产生抗药性;同时由于大量的增施氮、磷肥和大量喷洒有机磷农药,增加了枝叶内氮、磷的含量,改善了该螨的营养条件,从而导致生;大量施用农药后,特别是广谱毒性大的农药,杀伤了大量天敌。另外,果园植被单一,环境恶化,生物相简单,也会诱发柑桔全爪螨的生。

温、湿度与该螨生的关系密切。冬干春旱是当年春季柑桔全爪螨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在重庆观察,上年12月至当年3月4个月平均最高温度合计在56℃以上,则春季容易成灾。早春当旬均温12℃时,冬卵开始孵化,叶上虫口增加,旬均温16—19℃时,虫口增长快,20℃时盛发。若2—3月间出现周平均最高温度20—25℃,又吹干燥的西北风,加速了传播,缩短了各螨态的发育历期,则高峰期来得早,为害严重。夏季旬均温达25℃以上时,虫口迅速下降。成年柑桔园常在开花前后盛发,引起叶片、花蕾、幼果大量脱落,造成严重减产。柑桔全爪螨增殖的速度主要受发生期温度所支配,10日内虫口增长倍数,15℃时为1.5倍,20℃时为2.7倍,25℃时为4.5倍。冬季温度在5℃以上,若骤然连续出现零度以下的低温数次,则虫口的死亡率在65%左右,因此零度以下的低温常是引起过冬虫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上年12月至当年3月四个月总的降雨在100mm以下,则春季该螨生(表4-56)。4—5月雨量偏多,虫口发生少,5月以后大风阵雨频繁,虫口则迅速下降。

表4-56 柑桔全爪螨生与12—3月降水量和温度的关系(重庆北碚)

营养条件的好坏对该螨的生与否关系密切。该螨喜在营养条件好的新梢上生活,且产卵量比在老叶上取食的多。春季和夏初柑桔枝叶营养丰富,温湿度适宜,产卵多,盛夏高温干旱时产卵少,为害轻。盛发期时由于虫口密度过大,营养缺乏而导致个体大量死亡,种群凋落,密度愈大,死亡率愈多(表4-57)。

表4-57 柑桔全爪螨虫口密度与死亡率、成活率的相关性

越冬虫口基数大(2头以上/叶),次年盛发期出现早,虫口量多,为害重;反之,虫量少,盛发期推迟,为害较轻。

果园内外植被丰富,一般该螨发生少,特别是山地、丘陵果园内天敌种类多,数量大,为害轻,相反,平坝地,植被单一,该螨发生多,为害重。

柑桔全爪螨的天敌种类很多。据调查有近百种,其中常见的有:尼氏钝绥螨(Amblyseius nicholsi)、德氏钝绥螨(Amblyseius deleoni)、卵形钝绥螨(Amblyseius ovelis)、长刺钝绥螨(Amblyseius longispios)、拉哥钝绥螨(Amblyseius largoenois)、东方钝绥螨(Amblyseius orienlalis)、拟长刺钝绥螨(Amblyseius psoulongispinosus)、纽氏钝绥螨(Ambloseius neusami)、多齿钝绥螨(Amblyseius multidentautus)、白云钝绥螨(Amblyseius baiyunansis)、四会钝缓螨(Amblyseius osuerells)、麦氏钝满(Amblyseins mcmurtryi)、佛州钝绥螨(Amblyseius floridanus)、津川钝绥螨(Amblyseins laugawa)、岛森冲缓螨(Okiseius suropicus)、具瘤长须螨(Agistemus exserlus)、细毛长须螨(Agistemus sp.)和圆果大赤螨(Anystis baecarum)、红绒螨(Allothrombium sp.)与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小花蝽(Orius minutus)、花姬蝽(Tripheps sauteri)、中华草岭(Chrysepa sinica)、八斑绢草蛉(Ancylopteryx octopumctata)、亚非草蛉(Chrysepa boninensis)、大草蛉(Chrysepa septempunetata)、梯阶脉褐蛉(Micromus timidus)、彩角异粉蛉(Heteroconis piticornis),点线脉褐蛉(Mieromus multipunctatus)、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chii)、捕虱管蓟马(Aleurodothrip frsecipemris)、横纹管蓟马(Aeolothrips fascidtus)、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ponieus)、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广东食螨瓢虫(Stethorus cantonensis)、腹管食螨瓢虫(Stethorus siphonulus)、长管食螨瓢虫(Stethorus longisiphonulus)、拟小食螨瓢虫(Stethoru parapauperculus)、广西食螨瓢虫(Stethourus guangxiensis)、黑囊食螨瓢虫(Stethorus aptus)、宾川食螨瓢虫(Stethourus binchuanensis)、云南食螨瓢虫(Stethorus yunnanensis)、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wwana)、异色瓢虫(Leis axgridis)、连斑毛瓢虫(Scymnus quadrivulneratus)、黑背小瓢虫(Scymnus kawamurai)、黑襟毛瓢虫(Scymnus hoffmanni)、小黑毛瓢虫(Scymnus sp.)、刀角瓢虫(Serangium japonicum)、二星瓢虫(Adalia bipunctata)、双斑隐胫瓢虫(Aspidimerus matsumurai)、食螨瘿蚊(Aphidoletes sp.)、黑带食蚜蝇(Epistrophe belteata)、芽极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虫生藻菌(Entomophthor sp.)、病等。其中以尼氏钝绥螨、德氏钝绥螨、长刺钝绥螨、具瘤长须螨和圆果大赤螨、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晋草蛉、中华草蛉、六点蓟马、食螨瓢虫与虫生藻菌、芽枝霉、病是其有效天敌。捕食螨、瓢虫、草蛉、寄生菌在生物防治上均应加以利用。在果园中柑桔全爪螨一旦失去天敌的控制,有利于该螨发生,便会猖獗成灾。

在果园中施用波尔多液、杀虫双、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防病治虫的农药,引起叶片表面干燥或杀伤天敌、刺激该螨的生长发育和产卵繁殖,造成该螨生。该螨连续接触一种农药,繁殖5—10代后,便会对这种农药产生抗性,使其失去效力,这是在大面积生产中越用药杀而该螨发生越严重的原因。尤其是敌敌畏、乐果等神经中毒的有机磷农药,最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在生产上应尽可能的减少施药次数,以减少对天敌的杀伤和延长抗性的形成时间。在一个地区或一个果园内,用2—3种农药交叉轮换或混合施用,以避免和延缓抗药性种群的形成。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科学施肥,不要过多的施用尿素、磷酸二氢钾等作根外追肥;适时灌溉,尽量用喷灌和冲灌,提高园内的湿度,造成不利于该螨发生的环境。结合灌溉于白天用高压水柱冲洗树冠,可减少该螨活动型的虫口80%左右,提高了湿度,有利于钝绥螨等多种天敌的生存和繁衍。适度修剪,厚留枝叶,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忍耐力和抗螨性。合理间套作,搞好桔园内外的间套作或生草栽培、免耕,在不与桑、桃、梨等作物混种的情况下,柑桔园内外宜种苏麻、紫苏、百花草和豆类、辣椒、苣合草以及丝瓜、蓖麻等作物,使柑桔园生物相复杂化和多样化,有利于捕食螨、食螨瓢虫、六点蓟马、小花蝽和蜘蛛等多种天敌生存和栖居。

2.保护利用引移释放天敌

该螨的有效天敌种类甚多,其中钝绥螨、食螨瓢虫、芽枝霉、虫生藻菌等在柑桔全爪螨发生的中后期,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时,发生的数量多,常将害螨控制到不为害的水平。在防治其它病虫时,应尽量少用对天敌杀伤力大的广谱性的剧毒农药,有利于保护天敌。在3—6月和9—10月间,人工引移释放钝绥螨等天敌,每株200—60O头。在日均温20℃左右和湿度80%左右时,喷布浏阳霉素、日光霉素等500—1000倍液。

3.虫情测报

确定防治指标,普查中心虫株,用选择剂挑治和防治。冬卵盛孵期的标准是虫∶卵,虫多于卵时防治效果最好。中心虫株的标准是:日均温10℃1—2头/叶,有虫叶率20%左右,益害比1∶70;15℃时3—4头/叶,有虫叶率30%,益害比1∶50;20℃时5—7头/叶,有虫叶率50%左右,益害比1∶50。此外结合越冬虫口基数,冬春的温度、雨量、天敌和环境以及上年发生的情况作出中期预测预报。

4.药剂防治

于春梢芽长2—3cm时,选用下列药剂挑治中心虫株1—2次:46%结晶石硫合剂150倍液;胶体硫400倍液;50%硫悬浮剂200—400倍液;液体石硫合剂波美0.5—1度(冬季);20型洗衣粉150—200倍液,洗柴合剂0.5∶0.3∶100(20型洗衣粉∶0号柴油∶水),使用时先用少量热水将洗衣粉溶化,然后将柴油徐徐加入,边加入边搅拌,待洗衣粉将柴油充分乳化不见油滴后加入全量的水即成。以上药剂由于有效期短,第一次喷药后,隔7—10天喷第二次药。25%单甲脒乳油800—12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1000—2000倍液;50%托尔克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以上三种药剂杀虫杀卵的效果均好,有效期长达30天以上,但要在20℃以上施用效果才好。95%蚧螨灵乳油150—200倍液;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锡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50%菌螨灵乳油1000倍液;40%混杀磷乳油600—800倍液,30%灭虫螨乳油1500—2000倍液;5%尼索朗乳油1500—2000倍液,作用缓慢,杀卵效果好,有效期长,但易产生抗药性,对捕食螨等天敌的杀伤力大。以上药剂一般施用1次,即可在20—30天内有效。

高中地理知识归纳

(二) 9月初,菲律宾以东的季风槽再次活跃,深厚对流持续爆发。此时副高正强而有力地西伸着,脊线南落到27N,牢牢控制华南沿海。这种华南西行台风的经典形势,人们司空见惯。  9月2日,JTWC顺理成章地升格了一个热带扰动,关岛附近。初生的她成长得并不迅速,对流日消夜长,2天后才整合出完整的LLCC。有高空反气旋的助力,辐散良好。JTWC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  9月5日早上,JTWC升格,热带低压23W诞生,18小时后,JTWC升格热带风暴。经过4天的发展,它终于获得命名:Sally,一个温柔而又美丽的名字。  在2000年以前,中国气象局只用年份+编号来称呼台风,Sally这个名字也许无人知晓,但9615这个编号,却让人闻风丧胆。  事实上,Sally并不如她名字般“温柔”,而是实打实的“女汉子”。良好的辐散,微弱的风切变,很不错的水温,命名后的半天,她从热带风暴增强为一级台风。副高非常稳定,她朝着西北偏西方向前进,试图闯入巴士海峡,直捣广东。  是的,广东仍没有台风登陆。  (三)  经历近半个月的休整,菲律宾以东的水温偏高,一片火红。Sally没有疲倦的意思,继续向颠峰冲刺,能量不断向中心汇集,CDO的组织越来越紧密,对流不断爆发。终于,她的风眼打开了,越来越清晰地镶嵌在CDO中。  9月7日晚上,Sally在吕宋北部近海爆发出一个无云、清晰而且浑圆的风眼。与此同时,她的眼墙也拥有不错的对流。JTWC分析出T7.0的强度,随即给出了140kts的评价,最高等级的五级台风!HKO把强度定在95kts,放在今天属于强台风上限。相对保守的JMA、CWB的评价为85kts、48m/s。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CMA,只给出40m/s960hPa的强度。事实上,登陆的实测远不止如此。  此时的Sally已经接近吕宋岛,无可避免地受到地形干扰,增强的脚步总算告一段落。同样是地形的影响,Sally几乎以正西的路径通过海峡,风眼横穿巴林塘群岛。不敢想象,五级台风眼墙下,这几个落后的岛屿是怎样的惨烈。直到十几年后,这些岛屿才陆续建成气象站。没有实测,我们永远不知道Sally的巅峰是怎样的。人们所知的,只有200公里外的台湾兰屿,阵风34.8m/s,恒春阵风26.9m/s,这些不痛不痒的记录。  失去实测的支持,人们只能依靠卫星的图像。可是1996年的中国,风云二号静止卫星尚未发射,风云一号两颗试验星早已寿终正寝,只能依靠国外的卫星数据。尚未进入信息时代的96年,气象局并不容易。只有一个可怕的事实摆在眼前:一个超强台风正通过巴士海峡,将正面袭击广东!  (四)  人们终于意识到来者不善,HKO也意识到Sally的威胁,于是在9月8日早上5点发出一号戒备信号,此时Sally刚进香港800km警戒线不久。  太阳徐徐升起,阳光普照大地,和缓的偏北风轻轻吹拂,空气中弥漫着闷热的气息。9月8日白天,华南普遍出现高温天气,台母从东南方蔓延而来。熟悉台风的人们都知道,这是台风来临的征兆,他们猜中了开头,却意料不到,台风来得这么快这么猛……  副高死死地压在华南上空,Sally取了飞速的西北偏西路径,24小时平均移速达到了32km/h,最快时超过40km/h,她与19年的台风荷贝(Hope)齐名,成为有记录以来横过南海速度最快的台风!  8日傍晚,仅用12小时,Sally狂奔500公里,闯进116E,进入香港东南方不足400km的范围。广东气象台照惯例在17点发布台风警报。而HKO也发出三号强风信号,声言“发出8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机会不大”。事实证明HKO是错误的。  黄昏最后一缕阳光在漫天的台母中消逝,接下来的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  入夜后,东北风依然清劲,空气显得有一丝闷热。谁也不知道风力将在哪一分钟增强,只能静静地等待。  20点,Sally飘进香港东南方290KM的地方,Sally细小的仅有250km的6级风圈仍然没有碰到陆地。  21点,风力稍微增强,离岸的岛屿出现强风,但陆地安详的气氛依旧没有打破。这也许是暴风雨来临之前最后的宁静了。  22点,强风终于来了。飞快的移速加剧了半圆效应,Sally的危险半圈覆盖着整个华南沿海。位于珠三角东部的香港首当其冲。细雨一阵接一阵地下着,横澜岛的风力在1个小时之内,从10m/s增强到17.5m/s,接近8级。澳门气象局见情况不妙,迅速改挂八号东北风球,但HKO依然沉默。  随着Sally步步逼近,越来越大的东北风夹杂着密集的雨滴,地扑向南粤大地。  23点,横澜岛的风力进一步增强,跃升到25m/s后不再下降!此外,香港各地的持续风速普遍上升到强风等级以上,离岸和高地更吹起烈风甚至暴风,维港岌岌可危。HKO还在犹豫。  9日凌晨2点,Sally在香港以南180km掠过。现在,香港要直面Sally威力最强的东北象限了。闪电如丝带般在空中飞舞,雷暴震醒一户又一户,狂暴的东南风窜进维多利亚港,激起一波又一波狂潮,香港普遍出现0.8~1.3m的增水,横澜岛记录到全港最大的阵风(除山地外)——140km/h,13级,长洲录得1小时平均风速88km/h,接近10级。HKO无奈地在2时15分“补发”了一个,也是1996年唯一的八号风球。  随着Sally迅速移离,香港的风雨渐歇,HKO在5:40除下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3小时25分的八号风球是年以来最短的。  天亮了,打工仔照常上班,学生哥则额外获得一天阳光期。Sally给香港留下的,除了30~80MM外的雨水,就是大风后的凌乱,树枝和碎片遍地。  这仅仅是Sally献上的见面礼。  (五)  进入九月份,北方的冷空气蠢蠢欲动。正当台风在海上兴风作浪时,一股冷空气悄然扩散到江南地区,并在9日早上进入广东。这无疑给Sally增强了“风雨潮”的威力。在更大的气压梯度之下,香港到阳江一带沿海先后出现8~12级,阵风10~15级的大风,其中,上川岛阵风38m/s,阳江闸坡>40m/s,阳江47m/s。前方的茂名和湛江危在旦夕。  9日上午8时,9615台风进入112E,阳江正南方的海面上。广东气象台向湛江一带发布台风紧急警报,预测Sally极有可能在湛江附近登陆。  对湛江人来说,台风司空见惯,登陆湛江的不在少数。这天早上,生活依然继续,人们侥幸地希望台风离去,全不知即将登陆的是风力高达50m/s的强台风,似乎一厢情愿地相信,8007和5413号特大台风永远不会再临。  整个湛江市不分上下,几乎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台风的警报发布不到位,防台措施没有落实,民众收不到最新的台风消息,学校继续上课,人们继续上班,继续上街。海上的渔民还有没回港的,海上油床作业人员没有撤回,渔排上的人们依然守护着他们的血汗……  早在前一天的晚上,湛江港就已改挂3号风球(8级)。防台指挥部下午起就逐个打电话到有关单位,通知紧急防台。部分单位非但无人值班,甚至在台风登陆前夜还没开始做防台工作,认为台风第二天晚上才登陆,第二天上午做防台工作还来得及;某公司一位负责领导还不以为然地说,风大时船长自然会离码头的。  湛江港内的情况不容乐观。由于船员繁多,锚地有限,港内已达过饱和状态。商船、渔船、渡船、军用舰船以及各种各样的小船,不分本港外港,密密麻麻地挤进这片水域。一旦走锚,将引发可怕的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台风距湛江已经不足120km,烈风圈早已覆盖粤西沿海,眼墙步步逼近。此时的湛江,天色更加阴晦,跑马云漫天飞驰,7~8级的东北风夹杂着细雨,给蒙在鼓里的湛江人敲响最后的警钟。  应该庆幸,不少人意识到情况不妙。部分学校在没有收到停课通知下,及时安排学生回家。街上的人们陆续躲避,渐大的风雨中,从容的等待。  (六)  9点半,Sally的眼墙开始接触颤抖的湛江,噩梦降临:风声吞没一切,雨点遮天蔽日,垃圾杂物漫天飞舞。摩托车转眼被掀翻,汽车失控,交通瘫痪。平日看似屹立不倒的大树顷刻倒下,巨型广告牌竟如孩子手中的纸鹞般飘荡在空中。湛江港内,重达几十吨的巨型龙门吊机,竟像玩具一般脆弱,折断、破损、滑进大海……  此时,湛江气象台的气氛无比紧张,气象工作者紧绷的神经一次又一次被不断刷新的数据所震惊。当年气象站还在老城区,仪器远没有当今的先进,用的是达因自记式风速计,原理是用一块悬吊在空中的板,通过记录风吹动时板上扬的角度,换算成风速,误差可想而知,而且风速纸上限值为50m/s。同样的,当年使用的旧式气压自记仪,量程仅960hPa-1050hPa。  在9615这样强悍的台风下,如此低端的仪器根本不足以记录她的狂暴。湛江东部沿海所有风速仪基本被摧毁,气象台的仪器勉强维持工作。每一阵大风过来,风速计指针猛然都往上一跳,终于风力再也没低于12级了。  10:00~10:37,风速9次超过40m/s,测得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48.8m/s,并3次记录到57m/s以上的强阵风。由于风速太大,风速仪的笔尖被风压出风记录纸外,超出观测极限,没能录得实际最大风速和极大阵风——至少可以肯定,持续风>50m/s,阵风>57m/s。  11时前后,9615号强台风在湛江吴川市吴阳镇沿海登陆!本年度首个在广东登陆的台风,也是建国以来最晚的初台。  是的,风眼来了。11:00~11:12期间,风速降到了最低,期间有5分钟为静风,此后风力再度加大。  至于气压,08时为993.1hPa,10时34分为953.5hPa,10时56分为942.3hPa(此时吹北风11m/s,台风中心仍未达到最近距离),3小时下降了47.6hPa,随后超过气压自记仪下限,时间长达43分钟!根据推测,9615号台风在11时10分左右距离湛江站最近,此前1小时内,最大半小时降压17hPa,湛江市气象台最终将最低气压订正为938.9hPa以下。  与此同时,在坡头南油港湾海面上的南海503船测得最大风速61m/s,滨海283船测得最大风速65~68m/s;在湛江港内的台湾怡荣号商船测得65~70m/s的最大风速。  而在30公里外的登陆点吴川市吴阳镇,当年没有气象观测站,极大风速无法考究。  值得注意的是,湛江市区处于台风路径的西侧和南侧,即安全半圈里。按9615将近40km/h的移速推算,危险半圈的风力甚至可达55m/s以上。  风向要回南了。俗话说“回南大过北”,事实上,当9615通过最近点后,湛江城区完全处在安全半圈内,风力不比台风登陆前强。风向迅速逆转为西北风-西风-西南风,西向的强风虽然没有东向的向岸风来得猛烈,但是风向的急剧变化,物体受力急剧改变,原来坚固的物体迅速失去支撑。原本安全的地方毫无保留地曝露在狂风中。湛江市供电供水完全崩溃,城镇陷入一片混乱……  港内的隐忧,终于变成现实。部分船舶按习惯抛了左长右短的八字锚,想待风大后再放长右锚链。如果处在台风右半圈(危险半圈),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可是湛江港却处在台风左半圈,船只逆时针顺风向左转时,由于锚链受力不平衡,发生走锚。拥挤的水域发生连锁反应,船舶首尾相碰,连环相撞受损,最后沉没。  13级以上的大风持续了40分钟,12级大风持续了1小时48分钟,8级以上大风持续了7小时。  9615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几个小时后,她再次在广西北海和防城港登陆。登陆北海时气压只剩960多hPa,但是她依然能用40m/s以上的阵风来证明她的实力,也使她成为广西北海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特大台风。王者总有告别时,1天后,9615壮烈地消逝在中越边境的崇山峻岭中。  (七)  随着9615的远离,狂风已经退去,但雨水绵延不断,在9月9日一天里,降水量达到80~150mm。道路充满着积水和垃圾。大量的大树被剥光了树叶树枝树皮,最终成了根柱子倒在地上!灯柱被狂风掰弯,伏倒在地。倒塌的房屋不计其数,许多建筑物成了只剩下钢筋水泥的光壳子。受损的房屋更是多不胜数。其中,庞大的湛江体育馆后来用了数千万元重修。无家可归的人只能到暂住地躲避,在风雨中痛哭失声。 海边的景象惨不忍睹。狂风掀起了1~2米的风暴潮,粤西沿海大部分地区都超过了警戒水位。港内船舶近三分之一走锚,碰撞受损,百吨重的船只被风浪抛上海堤。渔船沉没,船上渔民生死未卜,港内共捞起具尸体。海堤溃决,鱼塘、虾塘、水田、农田完全被淹没,联成一片分不清边界。香蕉、甘蔗没有一棵是直立的。  更让人不堪回首的是台风后的社会秩序。被人们忽略的水井成了救命之源,蜡烛和油灯供不应求,不少黑心店主哄抬物价,屡禁不止。人心惶惶之时,谣言四起。深夜时分,有人散布地震谣言。市民如同惊弓之鸟,不管夜深和停电,匆匆收拾行囊,慌张地往市郊空旷地区逃难。市内上演一幕幕紧急大逃亡的恐怖场景,仿佛战乱年代重临。最后,人们在两公里外的郊区市场停歇下来,呆了三个多小时不见动静,胆子大的便回家去了。  整个湛江城,伤亡惨重。亲历者回忆道:“我永远忘不了那几位因接送孩子而不幸在台风中遇难的家长。”“不少人在屋里因顶不住门窗而被旋转的家具活活打死打伤;路上行人不少被刮起物品打死,打伤的随处可见”“当时医院里满是伤员,医用缝线极短时间内就用光”  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全省死亡人数330人,受灾人口873万人。风灾中,倒塌或损坏房屋116.4万间,农业受灾面积44.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8.63亿元。其中,仅湛江市死亡人数就达256人,受伤人数23000人。  湛江遭受空前毁灭性破坏。世界首次出现龙门吊被风吹下大海,整个湛江港大型机械受损或摧毁达到55台。湛江电网的电线、电塔彻底摧毁,与省电网解列。通信线路、光缆全部中断。供水、交通亦完全瘫痪,全市停电、停水、停工、停课,遭受毁灭性破坏。台风冲毁江海堤135.3公里,桥涵168座,农作物受灾面积21.84万公顷,损粮19.1万吨,沉船3996艘。  (八)  实测数字而言,9615无疑是有记录以来,登陆广东最强台风,后来的天兔未必能超出9615的记录。9615号台风的破坏力远远超过了那个年代的设施防御标准和人们的认识水平,哪怕放在当今,也未必吃得消。有几点教训,是当今必须吸取的。  首先,台风信息必须快速准确的发布。像9615这样路径稳定的台风,只知道登陆点远远不够,民众以惯常的思维,对登陆时间判定失误,耽误了防台工作,造成损失,台风信息必须及时准确的传达到相关单位。何况大气瞬息万变,前后两次预报的差别可能非常大,即使是信息媒体发达的今天,信息也难免滞后。  其次,防灾认识必须普及,防灾措施必须落实。如果说9615以极强的强度登陆是天灾,那么麻痹大意、侥幸心理就是人祸。港口疏浚,设施检查是长期的工作,保证的是灾害来临时的安全。明文规定的防御措施,就必须执行,该防的防,该撤的撤,服从指挥。  再次,必须以足够高的标准对自然灾害进行防护。当下极端天气越来越频发,没有人能保证9615这样的超强台风何时回重临。没有遇到不代表不会遇到,应当在投入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取高标准的防护,确保工程在使用年限内的安全率。  人类社会,始终会不断进步的。极端无法避免的前提下,有正确、合理的应对,灾害将永远留在史册。

大旱之后一定会发生地震吗,在科学上应该如何解释?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的分类:空间(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矿产。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4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4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47、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8、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5、0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5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5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6、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7、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8、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9、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60、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61、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62、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3、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64、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5、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66、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7、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68、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69、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70、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71、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2、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7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74、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75、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6、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7、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78、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79、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80、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81、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82、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8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

8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85、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6、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7、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8、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89、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90、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9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9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9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94、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5、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96、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画出合力

、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98、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9、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00、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10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02、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高压(大陆)、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大西洋)

103、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大陆)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

104、季风的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105、季风的典型分布地区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西南风)。

106、锋面的分类与天气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气温、气压、天气。

107、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冷锋)

108、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逆时针。

109、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顺时针。

110、锋面气旋锋前锋后的天气情况。冷气团一侧阴雨。

111、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量。

112、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113、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114、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带(一种)

11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116、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季风影响;大陆东岸20-35°

117、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30-40西岸

118、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季风。40-60°大陆东岸。

119、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暖夏凉,降水均匀。终年盛行西风。40-60°大陆西岸。

120、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内陆

121、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历史时期、19世纪末以来。

122、气候的特点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有较大的变率

123、气候与农业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124、气候与建筑小区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125、风与城市规划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

126、气候与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暴雨、泥石流、风速、桥涵、云雾、地势等)

127、台风(飓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大旋涡。

128、热带气旋强度等级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

129、台风的监测与预报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强度,监测移动方向和速度。

130、暴雨形成条件①充足的水汽②强烈上升运动③持续的天气系统

131、洪涝灾害的防御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32、干旱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133、干旱的防御改善生态、选择耐旱作物、开展水利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

134、寒潮的危害带来严寒、大风、霜冻。对春秋季的农作物危害最大。

135、寒潮的防御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136、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137、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138、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139、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危害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140、臭氧层的保护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与国际合作

141、酸雨的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142、我国酸雨区的分布①四川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三角洲

143、酸雨的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③腐蚀建筑物④危及人体健康

144、酸雨的防治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综合利用。

145、大气环境保护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

146、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147、海岸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

148、海岸带与人类活动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内。

149、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①很少干预②开始干预③海岸开发④海岸管理

150、海水热量的收入太阳辐射

151、海水热量的支出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152、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153、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154、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155、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156、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

157、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158、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159、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160、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

16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162、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163、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164、风海流的成因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

165、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反气旋型。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流动。

166、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167、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168、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169、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170、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171、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172、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哥拉寒流。

173、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高高低低规律判断寒暖流

17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 ②海洋生物 ③污染 ④航海

175、海洋的分类化学、生物、矿产、海洋能源。

176、各类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化工;养殖、增殖;深海锰结核;潮汐和波浪发电。

177、渔业的形成因素大陆架、河流带来营养物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

178、世界主要渔业国中国、日本。

179、世界渔场分布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大西洋、东南大西洋

180、海洋油、气开发利用地震波寻找。海上钻井平台、装油站、海底管道。

181、海洋空间利用的特点复杂性和特殊性(海洋气象多变、深海环境差、海水腐蚀性等)

182、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

183、著名海峡马六甲、霍尔木兹、直布罗陀、英吉利、麦哲伦、白令、曼德等。

184、著名运河和港口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鹿特丹

185、腹地港口的服务区域。

186、海洋货物运输条件港口、集装箱船、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最佳航线服务。

187、世界围海造陆的典型地区荷兰、日本、澳门。

188、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189、海洋污染的产生原因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废弃物、冷却水、杀虫剂、石油渗漏)

190、海洋污染的危害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191、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过度捕捞、自然环境变化。

192、石油泄漏清污方法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19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领海宽度、国际海底。

194、领海、专属经济区12海里,200海里。

195、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196、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1、矿物的概念单质或天然化合物。

198、岩石的概念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99、矿产的概念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200、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201、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

202、常见岩石玄武岩、花岗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板岩。

203、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204、地质作用的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205、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206、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07、地壳运动的两种类型及其影响水平运动(褶皱山系、裂谷海洋)、升降运动(海陆变迁)。

208、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板块交界地壳活动。板块运动形成地貌。

209、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

210、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貌张裂(裂谷、海洋)、相撞(海沟、岛弧链、海岸或褶皱山脉)

211、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海岭和断层(大多在洋底)、海沟和造山带(大多在陆地边缘)

212、地质构造的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213、地质构造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下沉岩块)

214、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接受沉积物,成为山岭。

215、断层构造分布的实例东非大裂谷;华山、庐山、泰山;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216、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断层(隧道、水库)。

217、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18、流水与风力作用所塑造的地貌类型黄土高原、瀑布、峡谷、冲积扇、三角洲;风蚀洼地、沙丘等。

219、水的概念陆地上的淡水。

220、陆地水的分类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和地下水

221、陆地水的基本来源大气降水。

222、静态水冰川冰、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223、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224、潜水埋藏在地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225、承压水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

226、我国东部河流的径流变化河流径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

227、我国西北河流的径流变化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228、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高水位补给给低水位。

229、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230、水循环的意义①水量平衡②更新水③联系四大圈层④物质迁移⑤能量交换

231、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光(喜光植物、喜阴植物)、热、水(森林、草原、荒漠)

232、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莲(水生)、骆驼刺(旱生)、矮牵牛(二氧化硫)、树(风向)

233、光合作用的意义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糖类),并释放出氧气

234、生物循环的作用①物质迁移②能量流动③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

235、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

236、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①改造大气②改变陆地水③促成土壤形成④创造生物物质⑤环保

237、土壤的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38、土壤的作用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239、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240、土壤的肥力特征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241、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20-30)和空气(20-30)。

242、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

243、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改造成土母质(有机质的积累、养分元素的富集)

244、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①改良土壤②引起土壤退化

245、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246、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温带、寒带

247、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热量为基础)。

248、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分为基础)。

249、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从山麓到山顶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

250、陆地自然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①开发自然②生产与消费产品③排放废弃物④改造陆地环境

251、陆地自然的分类矿产、土地、水、生物。

252、陆地自然的特点和规律①总量有限②潜力无限③分布的规律性④组成的整体性

253、能源的分类常规能源、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核能)

254、陆地自然的重要性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55、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①柴草时代②煤炭时代③石油时代④新能源时代

256、地震的构造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

257、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58、地震震级的大小以下为微震、五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每增一级能量增大30倍

259、火山的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60、滑坡的成因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261、泥石流的成因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沙、石块、砾石等。

262、原发性地质灾害诱发其他灾害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等。

263、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破坏植被诱发滑坡、泥石流等。

264、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①建立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管理③实施预防措施④开展宣传教育

建国后洪水泛滥及其危害记录

的确,有专门研究地震的科学家曾发表过,干旱和地震存在联系: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地方,往往三年之内都发生过干旱,而地震的大小则与旱区的面积成正比。并指出从四川炉霍7.9级大地震(西南大旱区)、云南昭通7.1级地震(西南大旱区)到海城7.3级大地震(华北大旱区)、唐山7.8级大地震(华北大旱区),这些破坏力极大的地震都是能直接体现?震旱关系?的事实依据。

当然,即便是在民间,也流传了很多种能预兆地震将要发生的现象,比如:地震云、地震鱼,鱼儿跳出水面,猫狗发出异常叫声,当然,也包括很多人坚信的?大干旱以后必有大震?。那么,大干旱是否就一定意味着会有大地震发生?而传说中的异常自然现象,以及各种动物不同往常的行为表现,又是否真的都是即将有地震发生的前兆呢?

地震为什么被称为自然现象?

首先,大家要清楚一个基本事实,从地球到月球,其实都频繁发生地震,月球是什么环境,相信一部分人也心里有数,那里可没有什么干旱不干旱的说法。而且,地震本来就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仅仅是一天的时间,地球上所有角落发生的地震次数加起来都能超过一万次,因为,地球平均每年发生的地震就多达500万次左右。

这个时候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大家知道的发生过的地震并没有这么多?这个其实也不奇怪,之所以地震被称为自然现象,就是因为它不仅很常见,而且一般也不会对周围的人带来太大影响。虽然每年全球会发生五百多万次地震,但其中只有10到20次可能对震中的人造成危害,而能够造成严重灾害发生的地震大约每年有一两次的样子。

为什么我们没感觉到有那么多地震发生过?

大家平时很少能感受到地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的地震震级都比较小,而震级小于3的地震通常都难以让人类明显感觉到。当然了,地球这么大,不见得发生地震的地方都距离我们较近,从地震波的传递来说,它也有自己的最大传播范围,这完全取决于地震的深度和释放总能量的大小。

当人类登陆月球的时候,专门放置了测量地面发生震动的仪器,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地震这样的现象,是否也存在于其他星球上。而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其实很多角落都放置着专门进行地震测量的仪器,而它们存在的数量可以说是数以千计。正是这些记录地震的探测器将每次发生地震的信息收集起来,我们才知道了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大,到底需要多少人手参与到救灾中去。

地震跟干旱存在必然关系吗?

试想一想,如果每次发生地震之前都出现过干旱,或者大干旱,那地震的次数应该就远没有实际发生的多,并且,发生地震的地方也会变得更少!而且,把一个地方发生地震关联到3年之内的干旱,这个时间线本来也太长,它也起不到从根本上减小地震发生时给大家的生命和财产风险。

地震的类型有很多,只不过一般情况下,破坏力较大的地震都是因为地壳释放能量所导致,并且,往往都是浅源地震,比如距离现在比较近的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这种震级较大的浅源地震不仅会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威胁人们的生命,如果之后的几年时间出现短时间内降水量较大,还有可能会出现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自然灾害。

但是,干旱发生的主要指标则是该区域内淡水总量太少,它被称为自然灾害,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尤其明显。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跟气象这样的自然因素存在较大关联,当一个地方长时间维持少雨、甚至无雨的情况,便有可能会出现土壤干旱、大气干旱或生理干旱这几种干旱类型。当然,人类活动进一步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也是近年来干旱频发的原因之一。

地震有所谓的预兆吗?

之所以大家如此畏惧地震,并收集许多可能预示会发生地震的信息,就是害怕突入起来的地震会危及家人和自己的生命安全。但事实却会让大家失望,因为,到目前为止,干旱并没有被确定与地震的发生存在必然关系。通常情况下,有地震带分布的地区会比无地震带经过的地区发生地震的概率更大,而那些震级较大的地震,目前也只发生在有地震带分布的地方过,其他地区发生的地震一般都小于6级。

并且,不仅大家不能把干旱当作是地震的预兆,更不应该相信什么地震云和地震鱼能预示地震将要发生。地壳释放能量的时候具有突发性,即便是大家认为的一些比较有灵性的动物,它也不可能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未卜先知。之所以,大家会在一些地震结束之后搜寻到一些异响,那最多只能算作是巧合,不然,科学家们又怎么可能这多年过去了,都还无法做到提前预报地震的发生时间。

有些是阳泉市的,但盂县属于阳泉市,所以阳泉市有洪水,盂县也有洪水

1。1963年8月1日至10日海河流域发生一次全流域性的特大暴雨洪水,63.8”晋中东山暴雨,主要集中在昔阳、平定、和顺、左权、阳泉、盂县、寿阳7个县(市)的范围。 暴雨区分布是由东向西、自南至北逐渐趋小。和顺、平定两县的东部为暴雨中心区域边缘,降雨量较大,和顺新庄、松烟,平定东回为本次东山暴雨最大点。这次暴雨量在200mm以上的雨区范围约为9000km2。暴雨洪水造成东山地区灾情相当严重。平定县。全县425个自然村,其中有369个村受洪水损害,冲毁土地1867hm2,倒塌房窑3.2万间(孔),造成3574户、1.4万余人失去住处,死伤55人,22个厂矿企业停产。大石门水库最高洪水位距坝顶仅0.5m,出现了严重险情。 盂县。受灾460个大队,塌房窑5340间(孔),死亡3人,冲毁土地113hm2,渍涝327hm2。

2。“66.8”平定滦泉特大暴雨

1966年8月22日至24日晋中东山平定、阳泉、昔阳一带发生了一场范围广、雨量大、强度高的特大暴雨。桃河暴发大洪水,阳泉市遭受严重洪灾。

这次暴雨自8月22日午后,先在北部唐河及滹沱河上游山区的迎风坡开始降雨,雨量不大,分布零散,强度最大的唐河后庄站日雨量为85mm。23日雨区自东北向西南移动,暴雨区移至平定、阳泉、昔阳等太行山一带及太原古交地区。23日下午雨量增大,傍晚雨势逐渐减弱,直至24日早晨降雨先后停止。降雨主要集中在23日下午。据阳泉站实测最大1分钟降雨量为1.72mm,最大1小时降雨量为67.5mm。平定县东回雨量站23日13时23分至19时23分,实测最大6小时降雨量224mm,最大12小时降雨量276mm,最大24小时降雨量286mm。这次暴雨中心有两个:一个在东部太行山迎风面的平定县泉村,最大6小时降雨量453mm,最大24小时降雨量580mm,最大36小时降雨量610mm。另一暴雨中心在汾河上游古交区西沟村,最大6小时降雨量174mm,最大24小时降雨量为331mm。太原西山的梅洞沟雨量站,实测最大24小时降雨量156.3mm。

这次暴雨中心区自东向西移动,主要雨区长轴方向呈西北-东南方向约400km,南北方向约150km。降雨范围东南起山东的夏津县,西北至山西的静乐县。降雨是从东北向西南推进的。滦泉暴雨中心区200mm以上雨区范围为1340km2,100mm以上为6440km2,80mm以上为11825km2,60mm以上的雨区包围了西面的西沟暴雨中心,其笼罩面积达22125km2。

这次暴雨桃河阳泉以上全流域普遍降雨,从23日10时至21时12小时内全流域平均降雨量为189.3mm,最大暴雨强度集中在23日15时至20时的5小时内。由于暴雨集中,造成桃河全流域产流,各支沟均暴发了山洪。桃河阳泉水文站23日17时12分实测洪峰流量为1810m3/s,洪量为3630万m3。按频率分析近于20年一遇。

由于当时桃河堤防不完整,从赛鱼到白洋墅南有7处653m的堤防决口,洪水汹涌冲入市区,水深1.2~2m,15条街道全成泽国,有62个工厂、149座仓库、98个商店、22个学校、4个医院、3座、16个居委辖的4048户,以及阳泉汽车站、火车站均被淹。死亡57人,受伤80人,倒塌房屋1200间,直接受害2.6万人。

23日15时20分洪水进入阳泉火车站站区,被迫停止车站作业,站内20股道轨中遭洪水破坏有1/3,冲走路基土方4万m3,石渣3000m3。车站内433节车皮有281节被洪水冲坏,有25节倾倒。白洋墅地段冲垮铁路桥一座,从赛鱼到娘子关区间路基损坏严重,多座桥梁遭破坏,石太线运输中断,直至31日铁路才修复通车。阳泉东娘子关、陈家庄、下盘石等几座铁路桥被破坏严重,直至9月15日石太线才恢复单线运行,使石太线前后中断运行历时达23天之久,是省内铁路中断的最高记录。

洪水进阳泉市内,阳泉发电厂水源设备、煤库、升压站等设施被洪水冲坏,配电室爆炸,大部分仪表受淹,三台电机有两台不能运转,使全市部分输电干线停电48~96小时。自来水厂有11个水源井被淹,造成全市停水一天、部分地区停水6天。市面粉厂全部淹泡在洪水中,600万kg面粉和粮食被毁。木材公司有107m3木材漂入桃河。

另外,阳泉市郊区有7个公社也遭受洪灾,冲毁农田125hm2,淤没土地322hm22,溃决河堤27条,共计500m,毁坏渠道5260m,倒塌房屋731间,冲走粮食7900kg,煤炭1064t。

“66.8”暴雨洪水使阳泉市工业、交通和居民财产直接经济损失达2200万元。其中,物资遭受损失计有800万元,各种设备损失550万元,房屋损失800万元,居民财产损失50万元,造成的经济损失总值达1亿元之巨。

3 .2009年7月8日,受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地都站所在流域平定、阳泉、盂县普降大到暴雨,降雨量在50—70毫米之间,使持续半月的高温天气、土壤旱情得以有效缓解。随之而来的是防汛的形势严峻起来。9日凌晨,地都站迎来今年入汛以来的第一场洪水。

7月7日,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华北地区将出现强降雨过程,地都站所在流域平定、阳泉、盂县都将有大到暴雨。为做好这次洪水测报工作,水文站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首先对高、低架浮标测验设备又进行检查及试运行,浮标所用测验物资不足的有进行了充分的补充,测验用具进行全面检查并提前到岗。测验所用的对讲机、警报器、电波流速仪等测验仪器需用电瓶的及时进行了充电,吊箱测验设备、照明设备进行了试运行,流速仪进行了试运转,铃盒进行了检查测试,警报器置于警戒状态。为防止突发停电事故的发生,对自备发电机进行检查、试运转,以保证各项测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全站职工一名留站值班接听电话、监视上游流域降水(气象网络)情况外,其余人员全部驻守河边值班室,坚持24小时不空岗,进入临战状态。

8日7时许,雨稀稀沥沥下了起来,这次降雨强度虽然一般,但降雨历时持续时间较长,持续近15小时,截止晚上22时,据在站值班人员汇报,地都站上游流域的阳泉、平定、盂县降雨量都在60毫米左右,这一消息更使职工心里以绷紧的弦又紧了一扣,更加百倍的提高了警惕。9日凌晨4时24分,警报声划破了沉静的夜空,洪水如期而至,全站职工沉着应战。由于准备工作做的充分,测报工作紧张而不乱,按照各自的分工,全站职工马上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全力以赴投入了紧张的测报工作。根据洪水的涨势,迅速做出了用吊箱测验流量的决定,有的拟发水情电报,有的安装流速仪,有的观测记录水位、取单沙水样。由于洪水较小,时间不长即达峰顶,瞬间开始了抢测洪峰的战斗。李士彬同志是去年部队转业刚分到我站的新职工,虽工作时间不长,但经过一年时间的磨炼,老职工的言传身教,再有自己的勤奋好学,由外行到内行,由配角到主角,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日猛增,测站的基本工作都能胜任。这次抢测洪水也不例外,狂风暴雨也阻挡不了水文人这颗赤诚的心,他抓住这锻炼的好时机,跨上吊箱进行测验工作,熟练的动作,规范的操作犹如一位老职工。今年由于水文站人员较少,洪水到来之时就显的力不从心,职工家属看到我们工作如此的紧张忙碌,就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便主动投入到水文测报工作中来,她们迎风冒雨把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送到断面上来,并协助我们观测水位、取单沙等工作,忙前忙后,一直坚持到测洪工作的最后胜利。她们的到来,鼓舞了全站职工的抗洪精神斗志,在她们的协助和全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这次洪水的测报任务。这次洪水测得最高水位335.33米,最大流量19.8m3/s,拟发水情电报3次,流量5次,单沙12次。

这次实战测洪战斗,刚刚拉开今年汛期测报工作的帷幕,现在正值主汛期,全站的职工决心苦练基本功,不懈怠,不放松,严防死守,24小时坚守工作岗位,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完成好今年的测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