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温度 天气温度

天柱山天气_天柱山天气预报最新

tamoadmin 2024-08-14 人已围观

简介1.天柱山有哪些好玩的景点?2.9月27号安徽天柱山天气穿什么衣服3.雨凇引发过哪些灾难?4.查找天柱山的故事的资料5.天柱山帝坐石是什么江淮大地,天柱最高。那日在海拔1489米的天柱山上,山里气候多变,云雾随时随地升起,无人机飞向高空都是在穿云,总有种腾云驾雾的仙境感,回到家以后还是迟迟不能忘怀。 天柱山在安徽省潜山,古称“皖山”,安徽省的简称也是由此而来。天柱山早在汉武帝时就被称为“

1.天柱山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2.9月27号安徽天柱山天气穿什么衣服

3.雨凇引发过哪些灾难?

4.查找天柱山的故事的资料

5.天柱山帝坐石是什么

天柱山天气_天柱山天气预报最新

江淮大地,天柱最高。那日在海拔1489米的天柱山上,山里气候多变,云雾随时随地升起,无人机飞向高空都是在穿云,总有种腾云驾雾的仙境感,回到家以后还是迟迟不能忘怀。

天柱山在安徽省潜山,古称“皖山”,安徽省的简称也是由此而来。天柱山早在汉武帝时就被称为“南岳”,与黄山、九华山并列为安徽三大名山。这么说来还是挺出名的。

我们在山脚下就玩了两天,一直到最后一天才上了主景区。整片山的 旅游 生态还是不错,有奇峰怪石,也有激水漂流,青山绿水,也不过如此了。

我们的三天两夜玩转天柱山行程安排如下:

Day1 安庆站-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天柱山博物馆-天柱山营地

Day2 天柱山大峡谷-天仙峡景区-凤凰源漂流-陌上天鹅堡民宿

Day3 天柱山风景区-安庆站

上午:大龙窝索道-振衣岗-神秘谷-天池峰-新游线-炼丹湖

下午:东关回音台-会景亭-炼丹湖-大龙窝索道

山谷流泉里的摩崖石刻,让我们瞬间回到了唐诗宋词的课堂上,隔壁的三祖寺更是让我们感受到天柱山的宗教文化。天柱山博物馆里用各种形态来展示,让我们明白了这座最美花岗岩的天柱山地质公园是如何经过岁月的洗礼而形成现在的样子。

大峡谷里一阶又一阶的瀑布跌落成群,宏伟壮观,通天瀑的落差就有上百米。在天柱山游玩,也不仅仅只有大自然,比如我们来到的天仙峡,无论是玻璃栈道还是彩虹滑道,都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游乐体验,更有天柱山特有的空中漂流。

天柱山主景区就更不用说了,是整个路线最最精华部分,从天宫之镜再到主峰若隐若现,走过长长的步行栈道来到了炼丹湖,在夏日里爬一座山,那流的汗真的是非常痛快淋漓的了。看到了美景,再累也很值得。

交通:

火车:高铁站是“安庆站”,距离天柱山主景区开车约2小时

飞机:天柱山是有机场的,但比较如果要到最近的航线较多的机场应该是合肥机场

汽车 :合肥南站、安庆火车站,每天都有直通车直达天柱山风景区

门票:天柱山门票120元,索道门票80元。

行前建议:记得看天气预报,如果有雨一定要带伞或者雨衣,山里真的说不准的,分分钟让你变成落汤鸡。一定要穿防滑的登山鞋,这样在行走的过程也比较安全,沿途都有补给点,如果没有带水也可以在山上购买,午饭可以选择在炼丹湖度酒店食用。

天柱山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天柱峰孤峰突起,山峰险绝,很难登攀,据记载,至目前为止,作为游客登上极顶的只有两人。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天柱山旅游景点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天柱峰

 天柱峰,海拔1489.8米。它凌空耸立,一柱擎天,浑身石骨,嶙峋奇绝,瑰伟秀丽,如柱、如锥、如炬、如剑、如楼台,又如生花妙笔,帮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之赞誉!唐代大诗人李白路过宿松长江江面时,望见天柱峰的雄奇壮丽,放声高歌:“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白居易也曾咏叹:“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宋朱熹感叹:“屹然天一柱,雄镇翰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明李庚也赞曰:“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岛。凭虚举鸾鹤,举步烟云绕。天下有奇山,争似此山好。”

 天柱峰孤峰突起,山峰险绝,很难登攀,据记载,至目前为止,作为游客登上极顶的只有两人。

  渡仙桥

 天池峰,为天柱山的第二高峰,它稍高于飞来峰,海拔1426米。天池峰,一裂为三,由我们眼前这瘦瘦的两段石条连接在一起,这便是著名的“渡仙桥”,有句俗语:“人到桥头皆是仙”。

 登上天池峰顶,我们也可以领略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这里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是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的最佳方位。天晴之时,极目远眺,飞来峰、衔珠峰,五指峰,山连天际;炼丹湖如同一面银光闪闪的镜子被潜河、皖水两条银链夹在中间;大龙窝、后山、东关诸峰如同一个个土丘,尽收眼底。

 小心翼翼地跨过渡仙桥,即达方圆不足10平方米的一平台,台中大小两个石坑,称“天池”。它深不盈尺,但水清冽,久雨不盈,久旱不涸。天池平台外沿是悬崖绝壁,令人望而惊心,称试心崖。试心崖是观赏“天柱山佛光”最理想的地方。若遇浓雾弥漫山谷,艳阳悬挂碧空,那白色的云雾上将会出现一个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光环,光环层层相套,绚丽无比,更为奇特的是,你的身影一定映在华丽的光环之中。若遇“佛光”,将是你的福气了。

  神秘谷

 神秘谷,在天池峰南,又称司元(玄)洞。天柱山最神秘处堪称神秘谷,一是因谷奇,二则自古就有许多神秘故事。

 神秘谷石由龙宫、迷宫、逍遥宫等组成,自龙吟虎啸崖入口,穿过五指峰,紧傍飞来峰,环绕衔珠峰,直达渡仙桥,全长400多米,落差100多米。从外面上看神秘谷,一谷乱石堆而已,而近百石洞全在迭石巧堆之中,游客再多,只闻其声,难见其人。谷内洞上有洞,洞里有洞;有的相连,有的间隔;疑无路时便是路,看是道处却迷途;洞宽处容人无数,河底卵石清晰可见;洞低处人必须葡行,一人挡道全洞漆黑;洞大时数人并步,可坐石小憩;壁陡处上下相连,手足并用;阴森处凉气袭人,七弯八拐忐忑不安;明亮时泉水叮咚,松吟鸟鸣。

 道家视此地为洞天福地,道书称之为第十四洞天。旧志称此洞“空邃可容万余武,下有水晶岩,直通沧海。后呼为总官洞。”

  蓬莱岛

 花峰左侧,一峰苍秀圆润,它便是蓬莱峰。蓬莱峰海拔1350米,南眺天池峰,北依天柱峰。蓬莱峰是一单体石壁,西、南、北三面岸陡壁削,向西延伸一百多米处是万丈深渊。峰顶狭长绝险,纵长百余米,宽仅二、三米。古木护石,葛蔓绕膝,跻身往来,险象从生。今已修建石级和护栏。峰下时常云掩雾绕,峰顶在云海中若隐若显。上得蓬莱岛,只见青藤蔓蔓,人迹罕至,浓雾缭绕,如入瑶池仙境呀!你看西南北三面悬崖陡壁,古松倒挂,乱云飞渡,似海岛仙山,明代李庚有诗:“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莱”,故称蓬莱峰。登山峰顶可远眺湖北英山、安徽霍山、金寨,领略诗词中“苍山如海,残阳似血”的壮美景象。

  九井河

 源于天柱山后宫殿,曲折宛转,绵延十余公里,汇千万溪泉而成,其间幽潭飞瀑,风清气爽,“九井西风”为潜阳十景之一。

 九井西风可算是天柱一绝。绝就绝在一年四季,无论阴、晴、雨、雪都有股西北风吹进古口、野寨一带。特别是夏天,不管白天天气多么炎热,入夜西风一来,暑气顿消。因此谷口、野寨不光是人们听风观景的好地方,还是避暑胜地。

  炼丹湖

 炼丹湖,水面面积近3万平方米,蓄水量8万立方米,海拔高1100米,在中国名山中可以和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相媲美。它水质清澈、碧绿如玉,四周群山罗列,环境优雅,天晴无风,湖如明镜,蓝天白云,映入其中;四周群峰,苍崖青松倒影其中,如锦如织,给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生机;微风徐来,湖水荡漾,波光粼粼,又是一番景象,泛舟其上,如入瑶池。在“炼丹湖”平静的水面之下,原来未修湖以前,称“良药坪”,又叫“上炼丹”。汉未明道左慈曾在此药炼丹,现在“炼丹湖”名即来源于此。左慈当年炼丹住过的.“炼丹房”与炼丹起炉的“炼丹台”还在。在“炼丹台”,举目四望,西关群峰,历历在目,飞来如坠,宝月如锡,衔珠欲坠,天柱在望。狮峰耸于左,青龙背横于右,登仙打鼓诸峰在其东,麟角、覆盆、迎真诸峰峙其南,远瞻近瞩,可尽天柱一山之胜。

  天柱晴雪

 天柱山的一道独特的景观-天柱晴雪,俗称“六月雪”。 “天柱晴雪”位于天柱山青龙涧北面的山岗上。

 据志书记载:“这里翠岭环围,松杉繁茂,万绿丛中,露出一片砂岗。常年似冰封雪压,四季如银山烂海。尤其是雨后初晴,阳光辉映,砂砾经雨水洗滤后,格外洁净无瑕,如皑皑白雪,光华耀眼。”明代诗人李匡有诗赞道:“五月六月寒常住,千年万年雪不消。”在炎热的六月,能身临其境,一定会顿感凉意。

 天柱晴雪的成因与此处的地质、地貌形态有关。“雪山”由长石为主石英含量相对不高的混合花岗岩组成,岩石经常潮湿,日晒夜冷,岩石层面渐渐风化剥落,逐渐松散成砂,日积月累,堆积成岗,日光月色映照,晶光四射,莹然似雪。

  飞来峰

 飞来峰在“龙吟虎啸崖”的最西端,一峰独立入云,峰顶巨石如盖,浑身石骨,浅浅的水痕遍布全身,这就是天柱山第三高峰----飞来峰。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长约3丈有余,围长30余丈,高丈余,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名,峰顶的飞来石,像一顶华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顶。许多游人看到飞来峰,都十分惊奇。同时又有一份担忧:万一哪天刮风,把那个飞来石刮下来,可怎么办?

 传说天柱山在26亿年前是一片茫茫无际的西海,西海里许多蛇妖鳖精在兴风作浪,扰得民不聊生。后一太上老君路见不平,运用法力从东海龙王处借来一块镇妖石压在飞来峰上,用来镇妖。

 又传清朝乾隆皇帝来到天柱山,并不相信这个飞来石是从九天之外飞来的。真命天子随口吟道:“飞来未必是飞来,定是世人胡乱猜……”。话音未落,顿时电闪雷鸣,飞来峰上乌云盖日,飞来石隆隆作响,将要飞起……吓得乾隆皇帝赶紧改口道:“飞来一定是飞来,不是世人胡乱猜。既然飞来又飞去,何必当初要飞来”。言毕,天空一碧千里,详云绕腾。飞来石也稳稳当当地盖在飞来峰顶。

 飞来峰,从南面看,如帽如笠;从北面看,如棋如磨;从东看,如球如拳;从西看,则如牛眠虎卧。飞来峰的西部的石壁上,由于泉水的长期侵蚀,形成一块石鳞斑斑酷似“龙鳞”的斑块。细心的游客不难发现,那轮廓与我们现在安徽省地图的轮廊有着惊人的相似呢!你看那是淮河,那是长江……

  宝月峰

 在飞来峰南面的是“宝月峰”。峰顶东西有两个触角状的巧石,中间平坦一块方桌状的石板,两块巧石像两位老者各自向后微微倾斜,好一幅悠闲自得的神态----“二仙对弈”;从东向西望,似一弯新月挂在蓝天----“宝月”;而从东南方向西北观望又变成了“金鸡唱晚”,真可谓移步换景,妙趣横生!东边,天蛙峰、丹砂峰、飞虎峰、佛子峰、迎真峰、石纽峰、麟角峰、覆盆峰、天狮峰等,群峰起伏,清秀挺拔……。

  天柱松

 天池峰侧畔的悬崖之间,巍然屹立着一株高大的松树。它破顽石而生,依山崖而长;大有百折不挠、浩然磊落之气慨与风骨;只可远观、不得近亵;迎风霜而立,堪砥柱中流;颇有王者风范。莫看此松高不过 5 米 ,粗不过 80 公分,可据勘测它却有 1500 多年的历史。你看它完全生长在悬崖之上,寸土不沾,与石峥嵘。枝桠还粗壮强劲地向悬空面伸展,此势好像热情好客的天 。

  马祖庵

 此处主要景点有:马祖庵、佛光寺、霹雳石、八戒念经、天书峰、天蛙峰、猪头石等。马祖庵苍竹遍野,茶树丛生,巨石罗列,奇峰连绵,悬流曲折。香子、屏风、石龙诸峰排列在前,天门、天蛙、降丹诸峰陈列稍后。马祖庵前有马祖洞,传为马祖道人歇脚静习之处,洞内有幽涧泉。出洞蹬道而上,右边一石如柱,傲立苍穹,其上有国民四川军阀杨森题刻“南天一柱”四字。再右为莲花洞(又称丹房),传为汉未方士左慈练丹之地。旁有大石一尊,占地一亩,浑圆色润,一线中开,上下匀齐,如切瓜果,俗称“雷打石”。清人李云磷刻有“混元霞雾”四字。马祖庵南边还有雪瀑崖,飞流直泻,煞是好看,声震十里,甚为壮观。

9月27号安徽天柱山天气穿什么衣服

天柱山九曲河激流探险漂流九曲河,漂流位于国家AAAA级风景区天柱山境内,位于距离潜山县城仅19公里的天柱山镇茶庄村距主景区6公里。从天柱山巅汇淌成流的溪水在群峰夹峙的九曲大峡谷中奔流而下,与天柱山景点连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廊。因沿途落差较大,又呈九曲十八弯之势,故名九曲河。从潜山县城驱车,沿105国道线上盘山公路行经半个小时,便到达九曲河大峡谷。满眼的绿色包裹着,路侧是一片茶园,散发着泥土的馨香,不时看到掩映在林木中的山村屋舍。此处海拔700米,多激流水瀑,峡谷险川,有丰富的森林水景,九曲河峡谷探险漂流堪称天柱山水上游乐项目中的代表作。九曲河激流探险漂流天柱群峰遥遥在望,湖面上布满倒影,几幢房子点缀在水库后岸线,使这里既有大山的况味,又有水乡的风韵。转身向坝下望去,坝高约20余米,闸口喷泄的水柱溅射出四五丈远,发出如雷的轰鸣。九曲河两岸峰体险峭,林木幽深,河道大致呈S形,河水时而静若处子,时而动若脱兔。皮划艇在河道上起伏跌宕,平缓时如平湖泛舟,急流中又如野马脱缰;直道上一马平川,弯道前环生险象;宽处艇随浆行,窄处,皮划艇沿河而下,充满着惊险和刺激,富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 九曲河原生态峡谷探险漂流全程1000米,高低落差近200余米。峡谷幽深,瀑潭相连,水流湍急。当您乘坐皮艇穿深潭、越险滩,在湍急的溪流之中左冲右突,与浪共舞之时,挑战的是你的智慧、勇气、胆识和毅力。您在尖叫和欢笑声中,收获的是有惊无险的愉悦。这就是您寻找已久的九曲河漂流。

雨凇引发过哪些灾难?

您好,您是想问2022年9月27号安徽天柱山天气穿什么衣服吗?2022年9月27号安徽天柱山天气穿衬衫,外套,长裤。2022年9月27号安徽天柱山的天气是多云,19~30℃,有风,天气昼夜温差大,所以2022年9月27号安徽天柱山天气可穿衬衫,外套,长裤。天柱山,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西部山地,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

查找天柱山的故事的资料

雨凇引发的灾难:1954年12月至1955年1月,湖北省洞庭湖区平原出现雨凇,积冰厚达70~80mm。海拔150~600m处的中低山地的湖南电网,导线覆冰厚度最大达70~80mm,为历史罕见。2005年2月13日至2月16日,湖南500kV电网先后有3条线路出现覆冰倒塔断线事故。

广东北部1969年初的一场严重的冻雨,使工业集中的粤北地区电讯交通中断,工矿停电停产一个多星期。

12年2月1~8日湖南、贵州、江西等地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冻雨天气,最严重的地段电线结冰近10厘米厚。使电报、电话都不通。

13年12月,新疆省奇台县一次雨凇最大直径24厘米,厚度18厘米,每米重量224克,吉木乃一次雨凇持续60小时,最大直径7厘米,都压断了电线,造成通讯中断。乌鲁木齐通往塔城的通讯架空明线,每年冬季常需组织人力破凇打冰,才能保障通信联络的正常。

河北省的承德市罕塞坝林场于17年10月27--28日出现了一次罕见的雨凇,受灾面积40万亩,占当时有林地面积一半以上,使60多万棵树折断,其中折干、折冠、劈裂、严重弯曲的重灾区面积20万亩,损失成林5000多万株、蓄积30多万立方米。折合木材损失约96万立方米,人民币约2700~2800万元之巨。

19年1月28日至2月3日,山东省青岛市的市区和部分县连续遭受雨凇灾害,致使鲁东电网的平度段终止供电,胶南县雨凇达20~70毫米,损失达200余万元。山东临沂一次雨凇曾使一根lm长的电话线上冻结重达3.5kg的冰层,造成巨大损失。

19年12月26~30日,河北省围场县某林场出现历史上罕见的雨凇,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八根电线结冰重达1吨,电线被压断、电杆被压倒、树木被冻伤,损失严重。

1998年12月1日,江苏省的宿迁、新沂、邳州、东海4个县市出现了雨凇天气,积冰直径达4~16mm。徐州市10kV高压线路有11处断杆断线,刮倒电话线杆40根,损坏电话线路2.3km。

2002年12月25~26日,广西省桂林市遭受一次雨凇灾害,临桂以北各县均出现冰冻和明显的雨凇,对桂林市常绿果树造成较大影响,局部地区造成严重损失,尤其是柑桔、枇杷等果树,均出现树冠结冰,枝、叶以及枇杷幼果、夏橙、留树保鲜的柑桔果实受到严重冻伤。

2005年2月6日,鄂西南、江汉平原、鄂东北地区共有18个县市出现雨凇,6小时积冰直径在2~8mm间。最大雨凇积冰直径6小时达到20mm。致使五峰110伏线塔倒塌40多座,4条110千伏输电线路受到破坏,供电瘫痪,电网结构遭到破坏,对华中电网运行造成了极大威胁。同时雨凇天气使交通事故增加。黄冈市2月交通事故较去年同期多发10个百分点。五峰公路路面因防滑链碾压损坏600公里。长阳县因冰雪天气导致318国道贺家坪至榔坪段交通阻塞,南线公路的天柱山段封路,王渔线的金子山段12日也封闭一天。十堰汉十高速公路的丹江口境内多次封闭;二高山地区路面长时间积雪和路面结冰,其南三县交通中断3至5天。

2005年2月8日,位于重庆市东南的酉阳地区雨雪天气持续不断,重庆电网酉阳、武隆等地区分别遭遇了20多年不遇的恶劣天气和低温,形成大范围的雨凇,很多电力线路覆冰超过了50毫米以上,致使110KV黔秀龙线的多基铁塔倒塌,导致大面积停电,严重影响了酉阳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正常生活用电。

天柱山帝坐石是什么

诗 崖 漱 玉 左慈在天柱山中修炼时,常来垂钓。左慈钓技高超,立在崖头,能钓得三江四海五湖六川之鱼。但其钓来的各种各色鱼类,却不带回当佳肴美味而煮食之,而是钓了放走,放放钓钓。他笑看鱼儿得水自由游弋之神态,喜看各种雨儿泼泼之美姿。这样,一天到夜,一无所获,却怡然自乐。后来左慈从曹操为军吏。一日曹操试其能,宴请嘉宾,故谓左慈:“今日高少松江鲈鱼数尾。能得为肴,美事也。”左慈曰:“可得。”求铜盆贮水竿钓之即得数尾,烹食之。左慈钓鱼戏曹操故事,为后人越传越奇。左慈在天柱山麓皖水之滨垂钓之崖,称为钓崖。崖状如莲子,故又称莲子崖。嗣后,慕名来访者,接踵而至。唐代天宝年间,著名诗仙李白来到皖地,特到钓崖浏览遗址,诗兴乃挥豪题诗於钓崖之壁。李白一留挂句,更有见诗仙大作而感发,诗于崖壁。这样,偌大而高耸的崖壁,竟诗歌密布。因此,钓崖又成了诗崖。这里河水清澈,微风吹拂,碧波荡漾。如山风骤起,浪拍悬崖,水花飞溅,顿时长流泄银,一潭碧水喷玉。不知哪为文人给这里取了个雅号:诗崖漱玉,同时也成为潜阳十景之一。这处绝妙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於一体的佳境,由于千百年来,崖壁被风雨侵蚀,河床被砂石淤塞,现已难识其真面目了。

酒 岛 流 霞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卜居司空山途中,来到野人寨,登上石岛,面对奔腾不息的滔滔河,心潮澎湃,开怀畅饮。李白一连饮了几十杯,,然后又满上一杯,双手举过头倒入河中,顿时水波荡漾出现五光十色,流金溢彩。李白挥毫写下“酒岛流霞”四个大字,“潜阳十景”之一的酒岛流霞,就来源于此

奇 峰 飞 来 天柱山原是茫茫大海,各种妖怪为争夺领域,各自故弄玄虚,显示自己的一技之长,搅得波涛汹涌,狂风大作,即使是风平浪静的天气,也常出现巨龙腾空似的水柱此起彼伏,害的周边百姓叫苦连天.有一天,太上老君云游,在空中看到一些虾兵鳖将,兴风作浪,怒不可遏 ,即回天庭,奏请玉帝,调来天兵天将,降妖灭怪,把妖怪一网打尽,压在巨石底下,然后太上老君找到龙王从东海运来一块镇妖石,稳稳当当的放在巨石上,使妖怪永远不能再出来为非作歹.

羊 破 寨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猛攻潜山,顺利地拿下了县城。该年九月,又集中火力全面出兵,攻占了天柱山区的一百零七个山寨据点。驻守在这里的官兵溃不成军,最后都集中在一个寒了里据守。这寨子在天柱山区的后山,那里有个昆仑峰,悬崖绝壁,地势十分险要。建造在山头上的这个寒子,贮藏了大量的粮食,周围派有重兵把守。陈玉成的部队攻打了好几次,都没有攻破,部队伤亡甚大。 陈玉成得知天柱山区共有一百零八寨,已攻克一百零七寨,只剩下一个山寨难以攻占。他便带众将领亲临昆仑寨前观察地形。他见昆仑寨地势险峻,居高临下,层层严密设防。若硬打必造成重大伤亡,便决定智取此寨。当即下令各部立即召开全体将士大会叫大家献计献策,讨论智取方案。将士会上大家就如何智取昆仑寨争论不休,十分踊跃。忽地人群中站出一个矮个子,他眉清目秀,是个小战士。只见他把拳头一举,有力地说:“此寨智取并不太难,我看只要以千只山羊必可破寨。” 众人听发言,有的沉思,有的点头,还有公开表示怀疑。谁也没有听说过山羊能破什么寨? 陈玉成对这个智取方案很感兴趣,于是就把小战士喊过来,详详细细询问了山羊破寨的方案,然后连连点头称许.第二天,陈玉成就下令收买山羊数千只,藏在大山密林里,又备齐了数千只红纸灯笼。在一个天黑,无风的深夜,陈玉成亲自上阵指挥,把每一个羊角上都缚挂一只。夜半刚过,突地鼓号齐鸣,少量的士兵赶着数千只山羊,从四面八方飞奔上山。 当时,清朝官兵正睡梦中,醒来看到山山岭岭一片火光,千军万马已经攻打到寨边。数千只山羊飞跑,象骑兵飞奔上山,寨子里的清兵,措手不及,个个丧魂落魄,太平军大批大批跟着山羊后面打进山寨。当守寨的将士知道中了太平天国的计谋时,已一个一个被活捉了。 后来,昆仑峰上的这个重要营寨便改名为羊破寨。以此来纪念太平天国智取山寨的胜利。

我是天柱山风景区旁的人 这里有导游术语,你可以看看!

神秘谷介绍(通天谷→皖公神像→神秘谷)

现在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天柱山精华景点之一—神秘谷。神秘谷游线由通天谷、逍遥宫、迷宫、龙宫、天宫等景点组成,全长1000米。26亿年以前,天柱山是一遍汪洋,到了2.4亿年,印支运动使南、北大陆再次聚合,扬子板快强烈向华北板块俯冲,让天柱山浮出水面。由于地壳运动,地底岩浆上涌形成沉积岩,经过内力和外力作用的风化剥蚀,形成花岗岩。由于受节理、劈理、断裂、崩塌、流水及风化等地质作用发育成独特的峰丛峰林相间的地貌景观。神秘谷是地壳运动的产物,谷中巧石天成,巨石迭垒成的众多洞穴,无洞不奇,无洞不幽。谷内还有奇松异木,尤其是鱼鳞木、香榧树、天女花等珍稀植物与姿态各异的黄山松共同形成了谷内一道独特的风景。

象鼻石

大家请看这块巧石,石体隆起呈浑圆形,一根石柱朝天而立,颇似大象的鼻子,鬼斧神工,巧然天成,俗称“象鼻石”。它是天柱山怪石中的一个代表,是我们进谷前所看到的第一个景点,可在此拍照留念。

通天谷

前面便是通天谷了。通天谷是神秘谷游线的新辟景点,它全长330米,洞内堆砌错综复杂,洞室相连,洞中有洞。谷内陡峭、幽深、曲折且盘旋而上,实际上是进入神秘谷游览之前的“热身”,神秘谷的逍遥宫、迷宫、龙宫将这条游线推向高潮,然后,进入天宫到天柱松,直达试心桥去领略天柱大观。

天柱山在唐朝是全国五镇山的“中镇”,因主峰似“一柱擎天”而被人们喻作支撑天庭的一根柱子,要想上主峰需经过通天谷,由此可知“通天”的涵义了。在古代,天柱山道路不通,荆棘重生,野兽潜伏,人们要想接近这根撑天之柱并非易事。而今,山上登道等游览设施已日趋完善,即可沿通天谷上主峰,又可置身地下洞穴游览,真可谓“上天有路,入地有门”了。

(观景平台):这里是观赏龙吟虎啸崖上飞来、三台、衔珠诸峰与金鸡唱晚、和尚背尼姑、太白观海、猪八戒打瞌睡等景的最佳位置。还可远眺“绿色翡翠”炼丹湖,它水中有山,如蓬莱仙岛,山蒙水雾,如披轻纱,美丽轻盈,令人陶醉。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进入神秘谷,一起体验“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的乐趣。

神秘谷

被誉为“天下奇观”的神秘谷,原名叫“司元洞”。据说是称之为众神之首的司命真君居住的神穴,神秘谷全长450多米,由四周拔地而起的山峰的碎石滚落在海拔1200多米高的山谷间,叠成大大小小几百个花岗岩石洞。它们洞洞相连,由一条蜿蜒曲折的谷中小道串连起来,忽上忽下,忽明忽暗,人行其间,有一种神秘之感。神秘谷又被誉为“中国花岗岩洞第一秘府”。

皖公神像、天柱卧佛

请朝左看,不知何年何代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雕刻了这尊威严又慈祥的“皖伯大夫”,这是立像,东面远处还有仰天的观音卧像,玉镜山绵延30里,优美的山脊线构成体态匀称的仰天人像轮廓,看,头部胸部分明,双乳高耸,那是左手,轻握着宝瓶,每当九九重阳,太阳恰从双乳之间升起,那就是“天柱卧佛”,又称“怀日观音”。

好,我们开始爬游“神秘谷”吧。我在这里提醒大家:安全第一,我们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必要时,提倡手足并用,而且我们要互相帮助,瞧,逍遥宫……迷宫……龙宫。在迷宫里,我们要“弃明投暗”,这们才能走出迷宫。怎么样?“洞外青藤绕门楣,洞里虚明别有天”吧,洞洞相连,洞中有洞,神秘吗?

逍遥宫

提起宫观,大家都知道是道教的建筑物,传说天柱山是司元真君管辖的地方,属道家的“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现在我们游览的是神秘谷第一宫逍遥宫。不知哪年代,一块从峰顶崩塌的巨石,不偏不倚架在两边峭壁中间,构成天然洞口。进洞你会发现,四面石壁围合,有“进退维谷”之感,从上方能看到右边峭壁上一株松树斜伸向天空,是那样逍遥自在,人们把这一景致称为“铁壁挂画”。

虬龙松

逍遥宫还有一棵松名虬龙松。虬龙,古代传说中长角的小龙,这棵松的主杆表皮斑纹重叠像是龙鳞,上部分弯曲分枝该是小龙的头角。不管你从哪个角度观赏这条虬龙,都有盘绕向上形态,也有游人为这棵松取名“群龙盘柱”。游客朋友,我们观赏高山松树,不仅是它的虎踞龙蟠,枝繁叶茂,横斜飘逸的形态,更欣赏它石缝扎根,顽强生长,非凡的适应性。这里松树特征是根系发达,树杆粗壮,枝桠弯曲分层,松针粗短。一棵棵姿态各异,无不显示蓬勃生机。植物学家说“时势环境造就高山松树这些特征,使它抗劲风抗雪压,耐旱耐寒的能力比山下松树大几倍。真是物竞天择分外秀,万类霜天竞自由。

天柱松

游罢“神秘谷”,我们就可以看到“天柱松”。它高不过5米,粗只80公分,但树龄已逾千年,仍葆岁寒之心,枝杆苍劲,华冠翠绿,一派生机盎然。其根深扎石缝间,背向天柱,面朝飞来,上顶蓝天,下临深渊,正直挺立,既有阳刚之气,又有阴柔之美。她也如同黄山迎客松一样,热情迎接敢于攀登高峰的四方宾朋。

天池峰、渡仙桥

这座山峰叫“天池峰”,它稍高于飞来峰,海拔1426米,是天柱山的第二高峰。它一裂为三,由两段石条连接在一起,这便是著名的“渡仙桥”。有句俗语:“人到桥头皆是仙。”据说,跨过渡仙桥便可成仙。在天池峰顶不足10平方米一平台上,有大小两个石坑,称为“天池”。它深不盈尺,但水清冽,久雨不盈,久旱不涸。天池外侧是悬崖绝壁,令人望而惊心,称试心崖。试心崖是观赏“天柱山佛光”最理想的地方。若遇浓雾弥漫山谷,艳阳悬挂碧空,那白色的云雾上将会出现一个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光环。若遇“佛光”,将是你的福气了。

天柱峰

不用介绍,我想大家都已猜到了耸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雄伟无比的山峰就是天柱山第一峰----天柱峰。天柱峰,海拔1489.8米。它凌空耸立,一柱擎天,浑身石骨,嶙峋奇绝,瑰伟秀丽,如柱、如锥、如炬、如剑、如楼台,又如生花妙笔。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的赞誉!唐代大诗人李白路过宿松长江江面时,望见天柱峰的雄奇壮丽,放声高歌:“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白居易赞叹:“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宋朱熹感慨:“屹然天一柱,雄镇翰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明李庚赞曰:“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天下有奇山,争似此山好!”

天柱峰孤峰突起,山峰险绝,只有当地药农冒险登攀。

天柱峰还有许多别名:

朝阳峰,天柱峰屹立在群峰之上,太阳一出地平线,最早一缕阳光投到峰尖,最晚一束阳光也在峰尖收散。一天都朝阳,全年多不见。因江淮多云雾,主峰全年约有一半时间隐在云雾里。

司命峰,天柱山是道教名山,称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属司命真君管辖,主峰故称司命峰。

鹤驾峰,旧志载:每年仲春(二月)有数千只白鹤由西南方向飞来朝天柱峰,在峰顶盘旋翻飞。这其实是春回大地,候鸟迁徙的原故。

皖伯尖,天柱山区域古为皖国地方,皖国是由皖公(伯)而来,因此天柱峰就是皖伯山的山尖。

笋子尖,以形名,清人储光黔在《皖山游记》中写道:天柱峰“锐上而丰下,四面嶙峋,如春笋破土张其箨”,各位游客你看峰顶崖壁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字形五尺见方,“孤立擎霄”由清朝曾国藩部将、清军都统李云麟驻军潜山时所书,由药农贺良谋、贺良佐刻字。“中天一柱”是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张淦游天柱时所题,由贺良谋曾孙贺来朝、贺来宾刻上去的。“孤立擎霄”石刻,这里还有一段生动而有趣的故事,大家有兴趣请听我细细道来……

慈庵

过天池峰,惜字亭前明代有一小庵,名为慈庵,也称渡仙桥庵,主持禅师真实姓名无记载,山下百姓称为慈庵禅师,慈庵海拔约1420米,当时是全县最高的庵堂,慈庵禅师在这小庵独居40年之久,当时游山客人、云游僧人、药的药农、摘石耳的,都能在此歇脚,喝上一碗热茶,时间长了这些人也带些粮食接济禅师。1621年天柱山连降大雪,岩谷都填满了。积雪数月,人们都担心慈庵大师,又冻又饿,必死无疑。等积雪消融,已是第二年初夏时节,当佛光寺僧人到慈庵探望他时,慈庵大师不但没有冻饿而死,且容颜仍像过去一样,问他是怎样度过大雪封山那几个月的,禅师笑而不答。后来慈庵禅师无病而终,其他和尚过不惯山顶清冷的日子,不愿意上山,慈庵就荒废了。今天,我们从慈庵遗址上,仍可辨察出当年庵堂的规模和朝向,左有明代石刻,30多字,因刻得不深,已难以辩认了。人们仍怀念当年宽厚慈祥的慈庵老人。

惜字亭

此亭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慈庵的附属建筑。古人出于对文字和读书人尊重,将废弃的书稿和写过字的纸张建亭焚烧,故称 “惜字亭”。

帝坐石

不用介绍,大家都知道这是帝坐石了,皇帝坐的椅子,本是黄金或名贵木材。这都是石头的,名称帝坐石,不外乎皇帝是万民之上的天子,至高无上罢了。帝坐石位置优越,从东至西,玉镜屏其东;登峰、莲花、回狮、石楼、石印,诸峰环列其南;飞来、衔珠障其西。近处松石杂陈,奇花异草,香盈空谷。真是天上仙境,人间美景。古代文人称此景为:帝坐蓬莱。现代风景专家也认为这里是天柱山最好的景致之一。传统习惯二月二龙抬头,天柱山鸣锣封山禁伐,都是在这里敲响第一锤,“铜锣一响天下知”。

搁笔台

顺着台阶往下走就来到了搁笔台。此处环境清幽,视野开阔,极目远眺,山峦叠翠,烟霞袅袅,空灵深远,以清出胜。纵是画成七色丹青,拍成逼真影像,或是文笔生花,都无法将其绮丽准确的表达出来。唐代舒州诗人曹松赞叹:“直是画工须搁笔,更无名画可流传”。

剑仙洞

路左约30米,灌木葱茏,下有一洞,洞口很小,一人能侧身经过,洞内开朗,底部平整。分三条通道,石缝间有光线射进,更显得幽深神秘,道家传为许修身炼剑处,有药农从洞中发现宝剑,置于岩蓬,剑背锈蚀,剑峰却锋利无比,伸手取下,断为三截,现珍藏在文物馆内,洞内有人工打凿痕迹,地面泥沙里散落不少陶瓷残片,文物专家鉴定说:除少量宋明瓷外,其它朝代很难推测。

天乐台

天池峰右巨石向天柱峰突出,俗称天乐台,由来是明代刘若实、刘若宰弟兄俩,家住安庆怀宁,中举后均在朝廷做官,名声很大,长兄若实,多才多艺,特别善于弹奏七弦琴,有一年,他们衣锦还乡,翻山越岭来到天池峰,众人鼓动说:“对此锦绣河山,不可不奏乐助兴。”若实不拂众意,调弦弹奏,边弹边唱,清音缭绕,一曲未毕,忽然听到空中有天乐和鸣,众人抬头一看,见不同飞鸟成百上千,从天柱峰飞来,随琴声盘旋飞舞,出现天上地下人鸟共歌盛景。其弟若宰在石头上刻下:“霜石先生弹琴向天乐处”,刘若实号霜石,此处故名天乐台。

拜岳台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亲临皖山,设台祭祀,封天柱山为南岳以来,历代帝王都派使臣到天柱山拜岳。这个圆台即当年拜岳台址,天圆地方的底座,每圈石块均是九的倍数,象征天长地久。拜岳台又称呼应台,一呼就应,各位朋友不妨试试。沿拜岳台左侧下行,可游览一线天、蓬莱峰。

鹦哥石

沿左边小路下行50米,路右下一石高约3米,如朝东仰望的鹦哥,那身段、那头、那带勾状的嘴,真是惟妙惟肖。它便是天柱山奇石之一----鹦哥石。相传这只鹦哥是雄性的,雌鹦哥还在20里之遥脚下古牧羊河畔呢!抵达天柱峰下,一巨斧劈开一般,下不着地,俗称小天门,又称一线天。峰高不过10米,如一初开的花朵,因而峰名“花峰”。

蓬莱峰

道左,下石级有一峰苍秀圆润,你看西南北三面悬崖陡壁,古松倒挂,乱云飞渡,似海岛仙山,明代李庚有诗:“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莱”,故称蓬莱峰。登山峰顶可远眺湖北英山、安徽霍山、金寨,领略诗词中“苍山如海,残阳似血”的壮美景象。

莲花峰新游线概述

天柱山主峰景区是天柱山八大景区开发最为成熟的景区,随着神秘谷、总关寨新游线的相继开放,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为了弥补大多数游客进山只走神秘谷—总关小循环线路的缺陷,进一步扩大游客的游览空间和景区容量,进一步向游客呈现天柱山18亿年来演化的峰石地质奇观,天柱山风景区耗资1500万元精心打造了全长2.5公里的拜岳台—莲花峰新游线,新增景点近30处,并于2009年10月1日起正式对游客开放。

新游线选址科学,以天柱峰旁的拜岳台为起点,经过仙人洞、青龙背、登仙峰,从以前只能在东关景区远观的双狮戏球下至炼丹湖。游道开辟在山峰脊背上、巨石迭垒的石谷间、险峻陡峭的悬崖上,既可看到原有景点,又能远眺后山万亩松林竹海,天柱山植物的多样性一览无余,峰雄、石奇、洞幽、水秀、崖险的自然景观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尤其是在悬崖上开辟栈道首开天柱山游道修建的先例。

三元石

天柱峰东,三块巨石硕大浑圆,交错叠撑,民间传为女娲补天三块遗石,故称三元石。而其中最大一块名“天元石”,独立入云,势压群峰。

柬之洞

旧名石门洞,又名仙人洞,因乌以风与其他六位文友曾捐资整修此洞,故又名“七人洞”。此洞由三元石架迭而成,洞分上下二层,有如楼阁,洞里还有石桌、石凳、石床、石灶,可眠可炊。北宋仁宗侍御史李柬之游天柱曾宿此洞,并在洞前石壁上题书“大宋李柬之宿”六字石刻。站立洞前,凭眺群峰,千嶂万壑,吐雾吞云。唐白居易赋诗赞曰:“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舞女松·连理松

仙人洞旁,一松兀立,枝桠婆娑,如同一苗条女子翩翩起舞,故名“舞女松”。卜居亭后,两松并立,枝桠交叠,结为连理,故名“连理松”。“舞女松”与“连理松”各具情态,相映成趣。

青龙背

过连理松,忽见道左一巨大崖石脊岗,狭长险陡,似青龙卧伏,俗称青龙背,亦称鲫鱼背。因其远观如巨人坦腹仰空而卧,故又称“坦腹石”。

站在“青龙背”上观赏,正南方,远有天狮、覆盆两峰,峙立于前,莲花峰似一青莲耸于其中,脚下炼丹湖似一面明镜,静静地躺在莲花与回狮峰的峡谷间;西边,飞来峰隐约可见;背后天柱峰似一擎天巨柱耸立于众山之上,巍峨异常。放眼远望,远处群山,似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彩画层层相叠立于天边,潜水、皖河,一左一右,似两条飘动的银带,围在山脚下,向东浩浩荡荡,没入天际,溶于青冥之中……

游龙峡

现在我们已进入游龙峡了,这里峡谷幽深,怪石林立,石山绵亘浑厚,蜿蜒磅礴,势若游龙,故而得名。游龙峡是新游线中观赏天柱怪石的绝佳之地。

争秀台

天柱山是绿色植物库,野生植物物种达1650多种,生态环境极佳,由此台可饱览后山景区和龙潭河景区山色。凭栏眺望,山峦连绵,植被丰富,线条柔和,独具特色。从山脚依次而上,形成了垂直带状分布的植物群落。奇木竟秀,绿树葱茏,山花烂漫,如墨泼彩染,尽收眼底。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赞曰:“玉光白橘香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此台故名“争秀台”。

蟾蜍石

由燕山期花岗岩受近水平节理与球状风化等地质作用形成,外观酷似蟾蜍(俗称癞蛤蟆)状。

天屏岩·吻天鸟·吮空石

过蟾蜍石,怪石争相崛起,万态千姿。游道右侧,一石崖面平坦,四方规整,酷似一天然屏风,故名“天屏岩”,又象一硕大天碑,向过往游人陈述天柱山显赫沧桑的人文历史。

“天屏岩”右侧,一石娇小尖耸,形似一只神鸟,嘴巴向天长鸣,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因此名为“吻天鸟”。

我们正前方 ,奇石杂陈,参差磊落,一个个排空而上,日餐彩霞,夜吮甘露。唐代著名文学家皮日休在《霍山赋》中写道:天柱山峰石“或仰而呀,有如吮空”。

阴晴隔

出游龙峡,山势回环,云霞明灭。每遇晴好天气,山谷两侧的峰岭或阳光灿烂,,或幽暗阴晦,换个角度,另番景象,上一道山岭,又一个天地,云雾阴晴,变幻美妙。北宋黄庭坚《题潜山》诗云:“撑空云霞断,半岭阴晴隔”。

青龙轩

由安徽省招商银行投资,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陈骥鸿先生设计,天柱山管委会承建,1995年11月竣工。此阁全石结构,占地面积49.5平方米,12根石柱,中间一间为坡面亭顶,两头为露天椽梁,在亭台建筑中,别具一格。凭栏眺望,环炼丹湖诸峰尽收眼底,山光水色,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