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

珠穆朗玛峰天气预报30天查询结果_珠穆朗玛峰天气预报

tamoadmin 2024-10-25 人已围观

简介1.旗云是怎样形成的2.据说,珠穆朗玛峰顶端有“旗云”,那究竟是什么?重测珠峰的意义珠穆朗玛峰是我国的最高峰,也是世界最高峰。2005年3月,中国决定组织登山队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开展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同时重新精确测定珠穆朗玛峰高程。历史上,15年,中国登山队第二次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中国国家测绘局第一次精确测定并经院批准发布珠穆朗玛峰高程为8848.13米,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

1.旗云是怎样形成的

2.据说,珠穆朗玛峰顶端有“旗云”,那究竟是什么?

珠穆朗玛峰天气预报30天查询结果_珠穆朗玛峰天气预报

重测珠峰的意义

珠穆朗玛峰是我国的最高峰,也是世界最高峰。2005年3月,中国决定组织登山队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开展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同时重新精确测定珠穆朗玛峰高程。

历史上,15年,中国登山队第二次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中国国家测绘局第一次精确测定并经院批准发布珠穆朗玛峰高程为8848.13米,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

从那时起,30年来,珠穆朗玛峰的高程及周围地区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对珠峰地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和重新精确测定珠峰高程,有很重要的意义。

2005年4月1日,所有考察队员全部到达珠峰大本营。参加本次登山活动的女队员有9名,分别是4名中国藏族队员、1名队员和4名日本队员,其中4名中国藏族女队员曾成功登上珠峰峰顶。这次攀登珠峰也是女性攀登世界最高峰实力最强的一次。冲顶时间初步定于5月上旬至中旬。

好事多磨

由于天气变化莫测,珠峰测量行动中最重要的冲顶行动的日期一推再推,从5月5日左右推迟到10日左右,又推迟到15日左右,再推迟到18日左右,最后被推迟到20日之后。

“到了5月,珠峰地区的风雪还如此密集,这些年来很少见到。”一位登山专家告诉记者,“可能是巧合,现在正是藏历的闰六月,按照藏族的传统,这个月是多灾多难的。”

应了这句话,冲顶行动的进程的确并不顺利。在珠峰地区,南风和北风是相持最厉害的两股力量。南风压倒北风,不利于登山;反之,有利于登山。一般来说,每年的5月,总会有那么几天北风会彻底压倒南风,这个时候,登山者心中的好天气就会到来,因此所有人都在等待。

根据天气预报,好天气周期应该在15日至20日之间到来,那时将是冲顶的最佳时刻。在经过多次推迟之后,冲顶队员终于在本月11日与12日分批前往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展开最后的冲顶行动。但是在队员们到达前进营地之后,好天气周期却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如期开始,大风依然凛冽。天气情况一天一变,从气象部门传来的消息和卫星云图的分析情况来看,在原来预计的第一个好天气周期15日至20日期间,出现了一次降雪伴随大风的天气。这样,在5月20日前登顶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

冲顶测量需要3~5个连续好天气。天气预报主要从两个渠道获得,一是国家气象局和西藏气象局发布的天气数据;二是国外登山队从国外气象卫星收到的卫星云图。综合这两个方面的数据和图像,一般也只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未来两三天之内的天气变化。

如果好天气周期来临,冲顶行动的进程一般为:第一天从海拔6500米营地上到7028米北坳营地,第二天上至海拔7790米的营地,第三天上至8300米的突击营地,第四天突击登顶并下撤至海拔8300米或7790米营地,第五天下撤7028米或6500米营地,第六天下撤至6500米前进营地或5200米大本营。如果当队员们到达海拔8300米营时,天气状况不好,队员们将在那里等待时机,但是最多只能等待4天。在海拔8300米营地,因为严重缺氧,所有人都睡不着觉,冲顶队员将在帐篷内围坐一圈。如果好天气到来,队员们将从夜里凌晨3时出发,在上午10时左右到达峰顶,在峰顶进行约1小时的测量任务后返回,赶在天黑之前回到营地。如果不能按时到达峰顶,必须中途下撤,否则夜晚到来后会被冻伤,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一波三折的冲顶

5月22日凌晨,在海拔8300米突击营地待命的珠峰登山测量队的队员们就要冲顶了。但是前一天的下午,原本晴空万里的珠峰却被乌云笼罩了。凌晨1点,到了冲顶队员们中的出发时间了。此刻珠峰,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夜空中星稀月朗,云淡风清,似乎是一个适宜登山的好天气。

但是这时从步话机里传来了海拔8300米营地的消息,由于风太大,路根本看不清,只能推迟出发了。

让人没想到,这一等待,就是好几个小时。

凌晨2点,科学家们施放了无线电气象探空气球,来了解峰顶气象数据。从获取的数据看,此时峰顶的气象条件并不理想。风速是每秒22米,大约是10级左右,温度是零下32℃。按照这个天气情况,只有继续等待天气好转了。

直到凌晨3点半,从海拔8300米营地传来消息:风小了一些,道路能辨清了。于是,第一批冲顶队员在队长小嘉布的带领下,迎着大风,顶着月光,出发了。

早上8点,冲顶队员们已经攀登了4个多小时,山下的人们也同样焦心了4个多小时。随着天光大亮,山下的人们已经架起了高倍望远镜和经纬仪,从镜头中紧紧跟随着冲顶的队员们。

为了继续了解峰顶气象状况,科学家们再次施放气球,数据仍然不理想:风速每秒19米,差不多9级,温度零下31℃。

此时的突击队员们依然在大风中艰难地向上攀爬。上午8点40分,从望远镜中看,队员们已经聚集在“第二台阶”下了。“第二台阶”是冲顶路途中最困难的一段,是一截直上直下的。

整整1个小时,山下的人一直在揪着心。9点40分,望远镜中的黑点终于往前跳动了。“越过第二台阶了!”山下的人一片欢腾。

在望远镜中,小黑点移动的速度非常慢。

上午10点的时候,阳光普照大地,天空湛蓝,万里无云。在大本营的紧张的人们突然发现,今天的天气竟然格外得好。面前的珠峰异常清晰。科学家们第三次施放气球,数据竟然大为好转:风速已经降到每秒15米,大约7级左右。

望远镜中的小黑点逐渐接近峰顶了,大本营的人们都在默默地等待。11点08分,大本营的步话机中终于传来了峰顶的声音:“我是嘉布,我是嘉布,我们已经登顶,我们已经登顶……”

山下的人群中立刻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又过了40多分钟,上午11点50分,红色的金属觇标终于在地球之巅竖立起来了,6个交会测量点几乎同时发现目标。欢呼声顿时响彻山谷,大本营成了欢乐的海洋。

最精确的测定

在这次科考中,研究人员发现,由于东西向的拉张力抵消了青藏高原隆升的力量,喜马拉雅山脉不会再长太多,已大致接近其最高点。如果保持目前这种状况,几百万年后,喜马拉雅山有可能还会下降。

2005年10月9日,中国国家测绘局宣布: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参数为: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高程测量精度±0.21米;峰顶冰雪深度3.50米。这个数据是到目前为止最精确、最权威的珠峰数据。

从1847年到2005年,世界各地的人求证珠峰的高度已历经10次之多,其结果也证明,一次比一次更准确。更何况,精确测量珠峰还包含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每隔10年测一次珠峰并将其精确到厘米级,就能预测地磁极性倒转与珠峰升降的关系。如果珠峰高度持续降低,则可能意味着地磁极性倒转即将到来,地球系统的众多运动规律将会被破坏,也就预示着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灾难环境和气候将要来临。

旗云是怎样形成的

珠峰的8848又不是平地,因为重力作用氧气绝大多数都集中于地面几公里范围内,海拔越高氧浓度越低,而且温度也越低,珠峰上有很多冰川的裂缝,走一步都得万分小心。

地球整天上是一个岩石构造的球体行星,但是由于地壳运动,地壳上有突起有凹陷,对于人类来说就是高山和峡谷。上过初中的都知道,引力的作用和质量以及距离有关,因此引力的作用是使物质收缩,也因此地球上绝大多数的大气都集中在地面几公里的范围内,随着海拔的攀升大气压力不断降低,氧气作为密度比大气平均密度还低的气体,也受重力的作用,因此珠峰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缺氧,若无氧登珠峰,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氧气就比较稀薄,无法支撑重体力活动;

而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存在,对太阳光层层过滤,阳光到达地面的时候,大多数短波和宇宙辐射都已经被大气层和地球磁场所消耗,只有一些中长波的电磁波容易到达地面,而这类电磁波对于大气的直接加热作用比较弱,而地面接受阳光辐射后会辐射红外长波辐射,这种辐射对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有较强的加热作用,而地球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也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内,因此对流层的温度主要是地面长波辐射对大气加热所致,距离地面越远受到的辐射越低温度也越低,根据测算,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左右,珠峰海拔8848,8.5公里高温度就下降50℃左右,而地球表面平均温度15℃,海拔8400多米温度就是零下二三十度。

寒冷和缺氧是限制人攀登的两个因素,地球上的人类主要生存在海拔不是很高的地方,肺部适应了低海拔,难以适应超高的海拔,8000多米很容易有高原反应,严重的会迅速导致肺气肿进而引发败血症,在高原这都是很容易致命的因素,前不久印度十几名士兵就是在高原因为受伤加寒冷又缺乏医疗保障,很快就死掉了。海拔高温度低,使得珠峰雪线以上的地方都覆盖着万年冰雪,由于重力的作用,加上夏季冰川融化,冰川内有很多隐藏的裂隙,深度几十到几百不等,攀登珠峰要注意避开冰川的影响。

还有一个因素是珠峰顶部气象变化剧烈,因为海拔高加上喜马拉雅山脉对水汽的抬升,珠峰顶部很容易发生大雾、大风等剧烈的气象,封峰顶风速最快接近17米每秒,风力达到8级以上,8级风时迎风行走明显感到困难,更别提是高空低温缺氧的环境下。在那样缺氧低温的环境中,人需要背着很多物资,需要背着氧气罐以备不时之需,当然还要穿着厚重的防寒服,即便是冬季穿得厚一些都感觉不舒服,更别提是在险峻寒冷又缺氧的珠峰之上,装备也十分消耗体力;还要防备着异常的气候、冰川裂缝、雪崩、落石等异常条件,每走一步都充满危险。

事实上,每年登珠峰的人很多,但是却需要珠峰气象的短临预报,需要在合适的时间窗口内登顶珠峰,每年5月份,天气回暖珠峰顶部的气候相对比较缓和,但是也有很剧烈的短时极端天气,攀登珠峰和登顶需要结合地面气象监测的数据,若在不当的时间攀登珠峰,甚至会被风吹进峡谷,《攀登者》中就表现了这样的情节。

(东南山脊路线)作为对比,日常生活中向上爬100米就相当劳累,需要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在高海拔的地方只会加速人体的消耗,疲劳感会更加强烈,所以向上攀登8000米和平地上走8000米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而且攀登路线不可能是直直向上,攀登路线至少是珠峰高度的3倍以上。

问题问的太轻巧,8848米已经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山峰了,攀登高峰与陆地上走一万米完全是两个概念,海拔三千米就已经是一个缺氧门槛了,克服缺氧、恶劣天气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首先以最简单的攀登来看, 正常人攀登有阶梯的高山,一般连续向上40分钟就要休息补充体能 ,比如华山、泰山等,这些山体还是建立在已经开发的基础上,只需要克服自身重力向上就行了。而珠峰不但高度更高,而且没有人造的落脚点,完全依靠手脚并用,即便休息也是悬在半空,普通人体力上不了4千米就要折返。

再以氧气含量来看,虽然至今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缺氧海拔基准线,但普通人超过三千米就有概率出现高原反应,超过四千米则有概率因为缺氧而出现肺水肿,这一点去过西藏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当海拔上升到5000米、6000米,极度缺氧时普通人即便不活动都难以适应 ,更何况继续攀登到7000米、8000米。

最后还有恶劣天气, 珠峰在海拔5500米--6000米以后就开始冰雪覆盖,在攀登过程中还会伴有强风、降温等恶劣天气 ,这些因素加起来在平路上都难以行进,更何况是复杂的攀登。并且攀登时身上还要背着沉重的装备,这比五公里负重越野都要困难,所以用8848与平路行走一万米作比较,根本就是两码事。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登珠穆朗玛峰难,那是一定的。

1、气温,地势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度,可以想象珠峰的温度有多低。

2、地势,登者要负重步步登高8848米,却没有路,没有台阶,全是冰雪,可以想象难度。

3、高峰缺氧,呼吸困难。

4、大风,站立都难,何况负重登高。

据说,珠穆朗玛峰顶端有“旗云”,那究竟是什么?

潮湿空气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四周气压逐渐降低,气团体积就会慢慢膨大。气团膨大时要消耗其热能,造成气团的温度不断降低。温度下降必然会使潮湿空气中的一部份水汽依附在悬浮于空气中的烟尘微粒上,凝结成小水滴;当温度低于 0℃时,可形成小冰晶或小水滴统称为云滴。这种小而密集的云滴在靠近地面时常形成雾;如果悬浮在高空就是云。

旗云,在别的山峰很少能够见到,甚至根本见不到。换句话说,旗云可以算是珠穆朗玛峰的一项“特产”。这从为什么呢?

也许是因为它很高吧!可是在珠穆朗玛峰附近超过八千米的山峰还有好几座,都算很高了,这些山峰并没有珠穆朗玛峰上这样显著的旗云。可见,旗云的形成,除了山的高度以外,还要有其他一些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在雄伟的珠穆朗玛峰上,一般说来,海拔5—7千米的地区为冰雪覆盖。7千米以上的地区,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因此多为裸露的碎石表面。每当日出后,受太阳直接照射,地表面性质不均匀,受热状况也就不同。冰雪面反射掉的热量较多,气温要比自由大气的温度低些。而碎石表面吸热快,地面附近的气温比自由大气的温度要高得多。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就会产生两个方向不同的局地环流。在7千米以上至峰顶,维持着显著的上升运动。在临近冰雪和碎石交界的地方,这部份冰雪面受热升华,给上升气流输送水汽。这样,既有了上升运动。又有水汽来源,成云自然就容易了,再加上珠穆朗玛峰顶部的高度,也正好接近于该地上升气流的凝结高度。因此,在顶峰常有对流性积云形成。云形成时被高空风吹拂,远处的云被吹散,近处的却由于不断成云,而被聚留下来。随着高空风、上升气流和天气系统的不同,旗云的形态也就不断变幻着。显然,由于夜晚碎石表面强烈的辐射冷却,沿山坡下吹的山风盛行,因此夜晚珠穆朗玛峰顶很难形成旗云。一般说来,珠穆朗玛峰旗云自日出后产生,中午前后最为明显。下午3、4点钟以后,由于对流愈加强烈,积云迅猛发展,致使山顶常被云遮蔽,也就看不到旗云了。

有经验的气象工作者和登山队员,可以根据旗云形态的变化来判断西风急流的强弱和高空天气系统的变化,作为登山天气预报的参考。例如,旗云拖得很长,顶部很低,云随风而动,反映高空西风甚为强盛。还有,如果旗云的方向由峰顶东南侧往西北移动,反映高空已改吹东南风,印度低压系统即将来临,天气可能转阴,甚至降雪。由于旗云的变换可以反映出高空气流的变动,因此,珠穆朗玛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

珠穆朗玛峰的顶端估计快可以摸到云了,视觉感受一定很赞吧。而人们所说的旗云就是由对流性的云形成的形似旗子的云。而且可以根据旗云高度和位置。来判断珠穆朗玛峰顶的风力大小。听起来特别的神奇。估计很多人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可以爬上珠峰吧,相信那会带来全新的感受。

珠穆朗玛峰是地球第一高峰,海拔高度8844.43米。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界上,峰顶常年积雪。整个珠峰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开发区3个类型。保护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平均海拔为4200米,但其最低处仅1433米,相对高差达7000米以上,形成独特的立体气候,表现为“山顶四季雪,山下四季春,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如果旗云飘动的位置越向上掀,说明高空风越小,越向下倾,风力越大;若和峰顶平齐,风力约有九级。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

想登珠峰的人都会根据旗云来决定所要进行的活动。如果“旗云”自西向东飘动,云的顶部平而光滑,并在离开峰顶后高度逐渐下降或是云的顶部起伏波动剧烈,当日不宜于7000米以上的登山活动;如果“旗云”自西南向东北飘动,云的顶部起伏波动大,而且在离开峰顶后高度逐渐上升,表明高空风速不超过15米/秒,当日还可以在7000米以上登山活动等等。

所以旗云真的是很神奇的存在,难怪人们会赋予它——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的称号呢。